一寸光阴一寸金,考前的这一段时光对考生来说更是一寸光阴几寸金的时候。如何把握好这几天的复习,以取得最佳效益呢?我个人认为对于数学的复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安排,复习要有针对性
科学安排,最主要的是在复习时,学生必须紧紧围绕教师的整体复习计划制订自己的计划,即在安排你自己的复习时,不能撇开教师、撇开课堂单搞一套。
现在,大都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复习,复习中要突出重要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数学方法、重要的数学思想,突出高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突出能力培养。因此,同学们在课堂上一定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你的思路应尽可能领先于教师,至少要跟上老师的思维进程,保证听懂、领会老师的思想而不是忙于记笔记。而在解题训练中,要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概括总结,自觉做好解题后的反思工作。反思该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反思这一解法还可以适用哪些类型的问题(多题一解),反思解题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思想,反思解题过程的关键步骤、遇到的障碍、克服障碍的方法,更要反思做错的题目,错在何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要努力多做题目,在做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更加会做。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要你能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必会取得长足进步。
其次,对前几轮复习中遗留的问题和尚不太满意的地方,要抓住这次机会,在密切配合教师复习计划的前提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做好查缺补漏工作,以期尽可能扬长补短,为胜利迎接高考铺平道路。冷眼看热点,提高复习的科学性
复习中注重考纲中的重点内容,重要的数学方法,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一些“热点问题”、“热点题型”多一些关注是无可厚非的,但若盲目追求所谓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则实不足取。殊不知,2001年高考数学第20题,就不是通常所说的重点,更非热点。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高考改革、教材的演变、热点焦点的跌荡起伏,高考命题已渐趋成熟,高考试题是“稳定发展,求实创新”的。不会也不可能动不动形成什么热点、焦点的。因而考生复习时切忌坠入“热点”的盲目追求之中。
相反的,倒是应关注一下你的复习过程中是否存在“盲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一下“盲点”,避免或减少复习中的“盲点”,比追逐热点更有价值。
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在近期复习中,少不了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三基训练和综合模拟测试。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每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培养自己的应试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首先,对选择题、填空题,一定要力争“保准求快”。
“保准”,就是力争一次就做对,不去检查,因为高考时也不会有多余的时间让你去检查。而在老师批改之后再去订正,以期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备下次改进。“求快”,就是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越快越好,但不是盲目追求“快”,而是在努力“保准”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及自己的反复总结经验和教训,必将积累丰富的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法、经验和信心,从而为在高考中胜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规范作答,努力争取做到“会而对,对而全”。
如果说,在解答选择题、填空题时可以全面胜出,或至少可以尽可能减少失误的情况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么解答题这一块就不会那么轻而易举,毕竟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难度要小得多,而在解答题不太可能得满分的情况下,就要力争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尽你所能去“得分”!
所谓“会而对,对而全”,就是对于解答题中你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力争做对,能做对的题目,就一定要争取不丢分而能得满分。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因而一定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按教师的要求规范答题,尤其是需要文字说明的部分更是要叙述清楚,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无谓的失分。多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和平时测验时已充分说明了规范答题的重要性。许多实力相当的考生,考出来的成绩却差了不少,除了临场发挥、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外,那些严谨求学的学子们往往发挥较好,他们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答题功不可没。
当然,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外,加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临场发挥的稳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戴延庆)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