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陈慧琳主演的一部港片。女主角是个自由撰稿人,在报纸杂志开设自己的专栏,她每天午后摆着台手提电脑在某个茶楼边喝茶边写稿子,并在那里遇见了梦中情人郭富城。她有一定的名气和可观的收入,特别是,那种闲适无争的情绪感染了我。我想,我也要做个自由职业者,毫无约束,没有琐事叨扰。
后来,见到一位西安来的女士,很简朴很简单的样子,为给某位名人写传记来单位与我接洽。问她:你是在哪个单位做事?她答:我是自由撰稿人。那么旅费呢?都是自己出,所以我住朋友家。我愕然。看她手中陈旧的傻瓜相机,脚下那双旧皮鞋,我很怀疑电影是否来自生活。
是的,除非你有孤胆英雄007的本领,否则,你还是有个单位吧,毕竟,团队能给你个人发展提供最起码的条件,比如工资,比如交通工具,比如集体的智慧和同事的关怀。
当然,如果你的集体一时间并不那么令你自豪,你也要想想,自己是否有些不够“团队”。当大局与局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很多人就要屈从于内心的“小我”。其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团队精神有着更具体、更人格化的内容。
听命与服从
你是否在公司以外的场合对朋友讲:我们部门的经理不懂业务,去年的亏损根本就是管理不善造成的。或者说:经理让我把这个月的业绩报告整理出来,可是,我觉得每个季度出一次报告就足够了!然而,经理仍然是经理,你仍然要每个月出一次报告。那么,你还要说什么呢?如果你认为经理有误,你给他指出来了吗?如果没有指出来,你只有听命与服从。即使指出来了,也许你仍然要去做。
即使几个朋友相约去爬山野营,虽然大家都是平等的,也要从中有意无意地选出一个领头的,否则,各说各的,很难统一思路,进而失去了统一的前进方向,甚至在野外出危险!服从上司是很正常的举动,但现在有些同事会感觉这样是多么“屈辱”啊。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感觉上司的言行有误,能力有限,可事实上,有些决策往往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
一个团队总归要有个核心力量、核心观念在支撑,否则,还称为什么团队、集体呢?
松下幸之助说:“辛劳被肯定后,所流露出的感激,是无与伦比的喜悦。”一个集体必然由很多人组成,他们之间是否能够互相赞美,互相欣赏,互相尊重,决定了这个战斗集体的一个基本格调。
部门经理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时,总是将部署的工作一一肯定,尽管他在下属面前的点评更客观些,而同事们对其他部门的人谈到自己部门的经理和同事时,也充满了尊重,其实他们在内部磋商事宜时起过激烈的争执。可这又有什么呢?所有的“局外人”都感受到:这是个值得褒奖的团队,一心为公。
其实,想想看,最应该起纷争的,恰恰是团队内部的成员。他们有着共同的技能、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对手,如果他们自己彼此竞争,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任何组织要想进步,最怕“窝里斗”。彼此的尊重和赞美增加了团队成员的协作和互补,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就如同发动机的机油,缺之不可。
忍耐与包容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是进步的账本;待人宽一分是福,是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把忍耐、包容与团队精神相提并论,也许你不理解,甚至要和我争论一番,但你一定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需要你忍耐的情况——当同事在上司面前无意点评了你的工作时,当你的智慧被同事剽窃时,当你的上司误解了你的好意时,你忍了吗?
是的,集体中的组成分子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思路,有时候让你难以接受。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对与错、是与非的区分的,当你为一口气而争时,你看似赢了一句话,其实,输掉的是以后协作、沟通的可能。
自制力一直被视为美德,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经常为某句话某件事处理不当而后悔?事实上,所谓忍耐与包容,其关键还是以团队的利益、集体的形象为根本目的,不是无原则的委屈,也非个性的扼杀。
沟通与互动
对团队关系的处理,“忍”是下策,沟通才是上策。我们天天在一个办公室里,有很多机会互相了解,互相体恤,为什么不呢?及时消除小的不愉快和误会,是沟通的功劳。
沟通的作用无处不在,而沟通成功的诀窍还在于互惠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沟通的巨大能量。消除了误会,其实就是给双方一个好的心情继续工作,这就是最基础的“互惠”。
从南方传来一个词,立刻被北方媒体效仿,那就是“互动”。互动的具体含义,好像每个人都理解,但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查不到的。我想,这个词最初一定是为团队精神创造的,它是交往、沟通、协调、合作、理解等等的综合体,成员间的“互动”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它让我们成功得更容易。(郭娟娟)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