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大学生,毕业等于就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一群又一群面带焦虑与担忧,活跃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的学子,就像飘浮在空中要寻找降落点的空降兵。
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可能因为找不到安全的降落点而受伤,家长们开始抱怨教育体制的落后、高校扩招的过快,以及相关政策的软弱。对待毕业与就业的关系,要改变思路的,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更重要的还是父母和学生自己,因为毕业与就业,本来是不应该有必然联系的。
无缘“缓期就业三年”
袁舟是复旦大学98级文科基础班的。文基班是复旦大学1996年正式招生的试验性教学班,培养目标是“人文基础学科的研究型人才”。尽管文基班同学一进校门就明白,他们的毕业去向是读研究生为主。但是,进入大四,关于争取直升研究生还是就业,很多同学都在“作思想斗争”。那时,在同学们当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直研就是“缓期就业三年”。
袁舟一直想直研,但是,她申请没有成功。这使她的同学们都很“惊诧”,因为她的成绩很好。袁舟说:“从那一瞬间,我开始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下子长大了。”她感到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自己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痛苦总归痛苦,之后,袁舟马上做了求职简历。简历中把所有的荣耀、经历、特长都罗列进去。这时几个大企业到学校招人。只要有好机会,就去“广撒种”,她只有一个想法:广种薄收。
漫长而焦虑的等待
袁舟投简历的第一家单位是安达信。她虽然没有把全部赌注都压在安达信,还是有点儿念着它。结果出来那天,她跑去看了。“没有嘛,也在意料之中,呵呵。”她坦然地笑了,她觉得自己专业不对口。后来,袁舟还投了毕马威(KPMG)。那次,她下午5点钟才赶回学校,错过了下午4点钟的最后截止时间。她打电话询问,没想到对方同意她马上投过来。她打车路上塞了两个小时才到。
第二天,录取名单公布出来,里面就有她。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袁舟说她感觉很好。在第二轮英语考试中她被筛了下来。袁舟并没有思想压力:“没进入第三轮很正常,没考过不是因为我的英语水平不高,而是我的审计部分的英语知识不行。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再来!”
实习心情并不“阳光”
10月以后,袁舟想找一个地方实习,“老实说是通过实习来进入这个公司”。在IBM做了几周以后,袁舟投到阳光卫视的一份简历有消息了。
在“阳光”的日子里,蛮多的机会她都放弃了。她有一个想法;可能就是留在这里了吧?但是,袁舟内心并不踏实。因为“阳光”没有给她太多承诺,能不能留下来,不能确定。袁舟的心情开始有点着急。在“阳光”等待已久的她,不得不重新开始关注学校的就业信息。这时,她从学校一个就业网页上看到了上海某电视台要人的信息。“我就想,即使阳光看好我,我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当天下午,袁舟就请假去参加该电视台的招聘会,投了简历。
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
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袁舟迎来了属于她的机会。上海那个电视台通知袁舟面试了。那天,她去面试,看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穿着职业化的衣服。她觉得,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着装是一个态度问题。那天面试,袁舟觉得自己不自然、有一点紧张。两天后,电视台就给她打电话,告诉她面试通过了,要她准备为期两周的实习考察。参加实习考察的共9人,电视台只要7人。
面试后的第二天,她给主考官写了一封感谢信。“这也是个技巧,”她说,“每次面试后,都要给主考官写一封感谢信,这也是一个职业态度。”实习期结束,袁舟被留下来了。最终有这样的结局,袁舟很高兴:“对于工作单位来说,不是因为我最好它才要我;对我个人来说,也不是这个职位最好、公司最大、工资最高我才去。而是,我要去一个最适合我的地方。现在的工作很符合我的要求。所以,我还是很满意我的工作的。”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