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2年高考试卷及评析 > 正文

高考试卷点评:关注实际、围绕热点、考查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2/07/16 14:48  中国教育资讯报

  进一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是试题的一大亮点

  与以往试题相比,今年试题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要求考生对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代表着高考试题变化的基本趋向。对考生来说,由于对前两年高考实验设计类题相对较熟悉,因此对这一变化,不会感到不知所措。

  第21题

  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3位同学进行了实验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3个实验思路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再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蒸馏水配置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实验组浇以蒸馏水配置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4)下面由你进行实验设计,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评析

  这道题的立意是明显的,要求考生运用对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矿质代谢的相关知识来评价实验方案和解决实际问题。貌似容易,其实不然。其巧妙之处就在于设问上。例如,第1小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突破了对照实验限定单因子变量的本身,因为单看二者间的差异,是符合一般对照实验要求的。为什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呢?因为缺乏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前提。对这样新情境下的问题,只有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考生才能有效地突破平时形成的思维定势,才可能答对。从整体上看设问上也较灵活和有创意。不少考生会以为三个方案中一定是“既有对的,也有错的”,当将第1小题题答“不能”后,自然就想到第2或第3小题是“能”的。对第4小题来说,还考查了考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考生如果能答对前三小题,并能运用相关叙述进行语言组织就不难做答)。这些能力正是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而加强试题的探究性,本身就是能力立意的的生动体现。

  答案

  (1)不能,因为蒸馏水和镁盐溶液均缺乏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而使两组植物生长均不正常。

  (2)不能,因为两组容器中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3)不能,因为两组容器中的砂性土壤中都可能含有镁离子。

  (4)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显然,前三小题,涉及到实验评价和结果预测问题,这是前二年试题所没有的。“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是试题的基本特色

  从生物类题目看,没有偏题、怪题,许多试题给考生的印象是似曾相识,但有所不同的。举例分析:

  第1题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间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上相等的是

  A、健康儿童

  B、重创伤恢复期病人

  C、健康成年男子

  D、禁食期病人

  解析

  这道题答案为C,重点考查了考生对代谢过程中同化和异化作用的关系的理解情况。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求不高,但与具体实例联系起来,就显得灵活了。由于氮在生物体内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之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其同化和异化的的相对水平。对健康儿童、重创伤恢复期病人和禁食期病人来说,同化速度与异化速度不一,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也不等,例如,前者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同化大于异化),后者则相反。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是试题的主旋律

  应该说,绝大多试题都是围绕着实际、实验和热点问题展开设问的。如第3题,要求考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结果的相关曲线图进行比较和判断;第4题要求对有关克隆的几种用途的判断;第6题关于对绿色食品和生物固氮作用的理解。下面举例做一浅析:

  第22题

  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它能产生毒素,杀死害虫,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遗传基础,发现不抗毒素为显性(此处分别用B和b表示)据此回答:

  (1)种植抗虫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因为。

  (2)棉田不抗害虫的基因型为,抗毒素害虫的基因型为。

  (3)抗毒素害虫和不抗毒素害虫的基因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解析

  从这道题的材料看,涉及到基因工程和环境保护这两个重大热点问题。但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却非常基础。对第(1)题来说,由于抗虫棉自身具有的抗虫能力,自然也就不需要施放农药(或只需要少量的农药)来治虫。第(2)题、第(3)题是只涉及到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对基础稍好的学生来说,做这样推理会感到较为轻松。

  答案(1)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2)BB,Bb;bb。(3)bb,Bb。

  如此看来,今年高考试题给考生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点:打牢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养成积极思考实际问题的习惯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形成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保证。(作者:夏献平)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