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试题评析:语文突出素质强调品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07/17 13:25 云南日报 | |||||||||
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质”的命题态势。试题贴近生活,以能力立意,强调品位的命题理念更加清晰;有利于考生发挥,更有利于区分不同潜能的考生,使高考选优分流的层次感更加明显。 立意注重素质考查200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忠实地体现了今年《考试说明》的精神。23题“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句子连贯”是今年的新题型;鉴赏七绝《春夜洛城闻笛》,考了“
现代文阅读中,科学类阅读从以往的第三大题提到了第二大题的位置,第一次放到了文言文阅读之前,从感觉上说,与第一大题多涉及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相衔接,读来更连贯、更亲切;从内容上看,材料是一篇题为《沙尘暴》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约830字。文字阅读比去年的《铜奔马正名》更为简明、易懂。沙尘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故理解上无多大障碍,如第7、8、10题,文化背景较宽的考生仅根据常识便可选出正确项。整道大题考查的是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答好此道大题,最需具备的素质是准确而快速,准确把握题干要求,快速从四个选项中提取答案。此题得分率应当超过去年。 第四大题4道题中考查了对句意的准确理解,如19题;考查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如第20题“根据文意、概括说明”;至于21题,则是考查推断力,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会思考,此题具有“好中选优”的明显区分度;再就是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评价,如22题。对全文的赏析,正确的选项是A、E,但要都选对,实为不易。因为答案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读者与作者的书面沟通是否顺畅,还决定于你与命题人的思路是否一致,阅读是语文高考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是全卷的难点,也是一个分数增长点,如果得分高,总分随之攀升。 作文虽然延续了“开放的话题”这个思路,但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有所变化,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颇为“开放”:“每个人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又有限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并且第一次筑了一道“宿构防火墙”——“不得抄袭”。从内容上看,考生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构思,但“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又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打开思维,用自己熟悉的文体,较充足的材料储备和个性化的语言来进行写作。 总之,200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考生感觉不难,但得高分不易。不难的原因在于,高校扩招使高考的性质已由过去选拔少数变为淘汰少数(如我省今年录取率为1.7:1);得高分不易的原因在于语文试题对语文能力的要求更高,对学生潜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意图也更明朗。 取材关注现实人生今年的试题在取材上比往年更加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强调品味人生,从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上突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试题的语句、提供的语境,多选用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易误的语言材料,如第1题字音,主要考查了形似字和多音字的准确读音,第2题字形的辨析是常用字,第3题对词语意义的解释,该题共有16个词语,都是报刊上常见的,但“过犹不及”、“闻过则喜”、“剑拔弩张”等的解释显然是错的,甚至像“会谈”的解释,常看、常听新闻的人都知道指的是“双方、多方商谈”,故卷上解释是错的。此题的命题方式多年不见了,估计该题答对的人不多。第4题考查成语使用,许多人知道“光怪陆离”多指色彩繁杂,但还有“形容现象奇异”的另一义,因此句中用法是正确的。第5题的词语填空,其实就是考查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都是常用的虚词。两篇现代文阅读,一篇反映了近年的自然现象,一篇反映了现实人生中人与人的关系。作文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更是让考生审视内心,材料激起你怎样的共鸣?立意并不难:救别人其实也是自救,或者是爱别人也是爱自己。“文为时而作”,透过“选择”,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还可看出考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今年的话题作文,创作的思维空间比去年更宽一些,作文主题放而不死,有利于考生写出真情实感。 应当说,今年,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从容地读完做完考题,但削减题量后,给考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你的思维是否周密严谨,考虑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深度,主观题的表达是否准确简洁,这就是答题或是得分的区分度。这份试题,将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但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对语文来说,题海战术不可取,学好语文,需要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功夫。(《春城晚报》昆三中特级教师王旻)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