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女孩刘翎的高考状元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07/19 15:36 南方网-南方周末 | |||||||||
刘翎,1981年生于上海,独生女,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市级三好学生,同年以上海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状元之路 刘翎的学习生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刘翎,4岁会数数
和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样,刘翎是学校里的红人,担任过很多职务,而且课外生活也丰富多彩。还在小学三年级她就加入上海市的《小伙伴报》当业余记者、编辑,一直坚持到初三才“退休”。 高三时,刘翎在上海报刊上发表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中学生出国热的调查文章,还被《解放日报》的《报刊文摘》选载,上海东方电台早新闻转播。 如果就是这些,刘翎也就不过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面目模糊,没有什么太令人深思的地方。然而刘翎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家庭。 刘翎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刘翎的父母都是老三届。父亲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但由于“文革”,被迫中断了学业,恢复高考后,父亲以高分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现在时上海市一家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母亲学生时代品学兼优,是个深受老师同学喜爱的好学生,好干部。“文革”中远赴吉林插队,后来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上海,通过自学取得了法律中专的文凭,以及后来的全国经济员资格。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这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康乐之家,没有什么太大的亮色。 刘翎的家庭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刘翎的家庭是非常难得的民主家庭。刘翎是一个幸运儿,她最大的幸运不是成为许多状元中的一个,而是有一个充满了理解、民主色彩的家庭。如果不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刘翎可能就不能成为刘翎。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向来缺少民主的作风。在不久前,曾经发生过一起优秀生弑杀父母的惨剧。被害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儿子的严格到苛刻的地步:分数不能低于95。有一次由于分数低了,父母罚他吃糠。儿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刘翎的父母也望子成龙,但他们用的是轻松愉快的方法。而这样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民主、平等的对待孩子,民主这样大的字眼,刘翎的父母做来却是举重若轻。比如家里买电器要和刘翎商量,刘翎在参加课外活动之前,家里都会进行讨论等等。家里有重大的开支,也是大家一起决定。 刘翎平时在家常和父母交流读书体会,聊天的话题天南地北,像父母和刘翎在外面交了朋友,都是家里的话题。这样平常的小事,可能在一些刻板的家庭里是难以想象的。 刘翎为了了解父母知青时的生活,还专门找知青文学来看。 由于两代人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刘翎安然地度过了人生的“叛逆期”。初中是许多年轻人心理最叛逆的时期,总想反抗家庭的束缚,争取“自由”。刘翎却没有争取自由,反抗束缚的必要。 刘翎的家庭可能是令其他的孩子羡慕的。希望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都能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少一点呵责和冷漠。(本报实习记者 陈杰杏)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