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猎头活动在现代职场中越来越来普遍,猎头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猎头顾问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或许因了“猎头”、“猎手”这些称呼的原因,在与一位猎头顾问的交谈之前,脑海里总有一种要去探究神秘和刺激的印象挥不去。
徐荷香--智联猎头资深顾问
有人说,“猎头”正在逐渐揭去它的神秘面纱。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接到过猎头顾问的电话,这已经是许多人的经验。而那天下午,坐在我对面的女士长发披肩,面容和蔼可亲,的确看不出来有什么神秘之处。
“但事实上,我们就是有一点神秘。有时候,我们跟某个候选人联系,电话打过去,对方非常诧异,说:‘你们是怎么知道我的?’‘你们怎么会这样了解我?’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外人不可能了解,所以会有人觉得猎头公司很神秘。这当然只是一种印象,但也是它的工作特点决定的。”
谈到从业经历,徐小姐形容自己是早期“糊里糊涂走进猎头行业”的一批人中的一个。六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猎头”为何物,刚从外地迁到北京、打算继续做老师的徐小姐也对它毫无了解。但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偶然的机会,她进入到一家外资猎头公司,开始了“猎手”生涯。
六年过去,中间换过一次公司,徐小姐已经从一个完全不懂的“生手”变成了一个老到的“猎人”。她成功获取的“猎物”——大多是外企的部门经理、总监、总经理等中高级人才——加起来有六、七十人,平均每年不过十多人左右。一开始,这个数字有点低于我的想象,她的解释才让我有所明白:针对一个职位,猎头顾问一般会为客户推荐三到五名候选人,而通常需要面试十个人左右才能筛选出一名候选人来。
更不用说其中隐藏着无数的可变因素,应该说猎头顾问从事的是双向的销售工作:向客户推销人才服务,向候选人推销客户的职位。无论面向哪一边,所售的都不是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而是活的,随时可能有变化的。有一次,她从一家外资企业“猎”到一位目标候选人,客户和候选人自己都很满意。在已经签定offer的时候,候选人所在的企业出来了,对候选人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留。最后,候选人不愿辜负盛意,留下了;而对于徐小姐来说,一切工作只能再次回到开始。所以,猎头活动成功的比例其实很小,徐小姐认为,作为一名“猎手”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经常会受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有人把猎头活动简单形容为“挖人”,认为有不善的成分。徐小姐自有她的价值观:“人才流动说到底是由内部原因造成的。如果我的工作让一个人离开了他现在的职位,我顶多是起了一个外力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和他自己内心的想法。成功地完成一个职位,意味着三方赢:客户,候选人,猎头公司;输的一方是被挖走人才的公司。其实对于被挖走人才的公司来说,也未必是输,挖走一个人才也许能提醒他们采取更好的政策来保护现有人才。”
对于怎么努力也“挖不动”的人,她怀着一颗真诚的钦佩之心。因为,对职业的忠诚度和可靠的人品,也正是她在与“猎物”接触时首先看重的。(唐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