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 > 正文

高考另类作文2003模拟版:雪夜访戴

http://www.sina.com.cn 2002/08/06 14:35  钱江晚报

  作者:蔡少军(杭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教师)

  高考改革多年,作文命题仍是一副沉重呆板的面目,大部分考生在试卷上扮演的仍是先知者的角色,高考作文题为什么不能出得有趣些呢?我的高考经历:1991年秋季毕业于杭高,被保送到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我来出题:东晋王子猷(字献之,王羲之的儿子)居山阴时,有一晚雪后新晴,月光明丽。子猷独自在清澈的雪地上喝着酒,吟哦左思的《招隐诗》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忽然,他想起了好朋友戴逵,一时思念之情溢满胸间。于是连夜驾小船在明月雪光中前往一百多里外的剡溪去访戴逵。黎明时分始到戴家,正要进去……于是未进门便又驾着小船回去了。

  这是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一则故事。王子猷不进门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请你根据自己的分析,以“雪夜访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可以设想当时的情景,在文中省略号处补上联想性的文字,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就此联系现实生活作出评论。

  出题理由:本题是笔者两个月前出给保送生的,批后大大吃了一惊。不少学生思索一番后,得出结论:戴逵夫妻发生严重冲突,导致王子猷黯然离去。有一小子,居然还觉场面不够刺激,写道:“子猷往窗口一探,突然一只硕大的瓦罐劈面飞来,差点砸中面门。子猷胆战心惊间,又有飞行物陆续袭来,搞得他狼狈不堪。此时,一头裹绷带老妪缓缓行来,曰:‘客官真幸运,老戴和他老婆打了三天了,前几天扔的东西都是大件的,我的头就是被他砸的……’子猷听罢,落荒而逃。”

  看来,当代学生不仅缺乏思想,连想像能力以及生活的情趣恐怕都要丧失殆尽了。本题希望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尚未消失的一些对生活的想像和感悟,说出真实的想法。

  我的模拟作文

  生活在自由的心灵深处

  一百余里的连夜跋涉,到了门口兴尽而返,这样的事情王子猷做得出,东晋很多人都会做。历史上称之“魏晋风度”。对这个名词,我的解释是“生活在自由的心灵深处”。这样的解释也许大多数现代人无法理解。按最近一期《随笔》中丁帆的话:“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在消费文化占主导的社会中,精神的舞者都是被目之为怪人的。

  在漫漫冬夜的旅行中,桨声灯影寒山飞雪的乐趣,饱满了王子猷的心灵。随兴而行,兴尽辄止,清晨的子猷像烟花散尽时的倦客,需要做一个美丽的雪夜之梦,哪里还顾得上恶俗的寒暄。比起坦腹东床的乃父,这个王氏家族中最具艺术气息的男子更依赖于自己的心灵。他的行事是快意而直觉化的,从这一点看,现代人喋喋不休的“意义在于过程”还抵不上子猷的一个“兴尽而返”!

  记得高中时学巴金的《灯》时,课本中有一个提问:“文中说‘人,不是靠吃米活着’,那靠什么活着?”当时第一个想法绝对不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是“自在”。这应该跟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孟克晋先生有关。校园里有两株相传是鲁迅手植的樱花树,春天的时候开放得蓬蓬勃勃,仿佛云霞一般。风雨晨夕,则落了一地,花瓣于泥黑间显得更为娇美。有匆忙赶路的学生,总是贸贸然地踩了上去,不久,便狼藉一片。孟老师上课就说,落下的花瓣是不能踩的,因为它很美。很多年以后每当想起这句话,总觉得孟老师与王子猷是同一类人,都是内心充满趣味的人,他们永远不会被生活的琐屑同化。也许就在那时,我不再把生活看作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东西,生活应该是一种内倾的私人化的过程。它至少应该是斑斓的、湿润的、带着笑声和眼泪的。

  写下上述语句,是带着惭愧之意的。写作此文的时间,正是30岁生日的深夜。在中国人眼里,这该是一个总结的时刻,无论是事业的,还是生命的。然而近两年的生活,却乏善可陈。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灯下拨动着算盘珠子的王戎,为稻粱谋,为分数谋。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吟诵中,却担心着学生是否能背出,这就是现实的悲哀。我知道,雪夜访戴,在现在的我们眼里,多半成了童话或者寓言一类的东西。我们还有至门而返的勇气吗?

  至今仍怀念着大四写毕业论文的那段生活。四五月份光景,每天骑车去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查阅资料。一路上青山绿水,杨柳依依。心情好得不得了,论文选题也因此发生着有趣的变化:初为桐城古文,后转为马一浮,最后定于袁枚与他的性灵说。西湖的美景与“穿着长衫大褂,与苏小小攀攀亲”的袁枚发生了共鸣,这真是很奇妙的一刻。看看湖景,查查资料,写写文章,论文后面隐藏的功利性的东西都被生活的乐趣过滤掉了。那时的我,就像《书里书外》所录负笈南下查找资料的陈平原,工作即是乐趣,生活就如乐章。

  敝校前辈教师李叔同,是我最崇敬的人。有人说,他做教师像一个教师,做艺术家像一个艺术家,做和尚像一个和尚。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认真到近乎刻板的人。前几天在虎跑看了他临终前写的偈语“悲欣交集”的影印件,才明白他内心的饱满。一个波澜不惊,极富控制感的人,临了却感慨万千,这就说明他真的是把生活当作心灵的漫步。他从来就不曾出世过,他只是把自由高蹈的狂狷之气化成了静默的转换。在他的一生中,又何曾因为现世的束缚而改变志趣呢。心灵的圆满也算是一种感悟吧。

  云淡风轻,天心月圆,30以后的生活,应当顺着这个轨迹走吧。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