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政策的出台使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相对于其他行业,医务人员的流动,好象有些症结。
怪现象一:病人跟着医生走
“挖人才”名医给医院带来的是很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个名医除了有可能把自 己的助手带来,更会带来一大批病人,而有了病人医院才能生存。
这一现象使很多想在短时期内抢到市场的医院将挖人才当成了挖病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办孙扬说,几年来北大医院不知流失了多少人才去兄弟医院。据业内人士透露,北大医院有副高以上被别的医院挖走的就有10%。“得人才者得市场”好像已经成了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怪现象二:高层流动带着团队走
被挖的医生一般都是专家级人才,或者是某学科的带头人,都能独当一面。本来以眼科和耳鼻喉科著称的同仁医院在成立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之时,就曾一次引进了8名心血管方面的人才,其中7名博士,2名硕士。
由于临床经验和水平所限,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想要在医院之间流动是非常难的。高层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自己的水平高,别的医院开出了有车,有房,高薪待遇的优惠条件,并提供事业发展空间,为了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提高生活水平,医生决定去别的医院;另外一类就是有水平但没有好的发展机会的一部分人,由于内部的竞争,有的是一山容不得二虎,或者是没有自己发挥余地的,也选择了离开。
在南方一些医院挖人才成风。他们非常关注北京的医院人才的消息,经常会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和熟人了解北京医生的情况,哪个有名的大夫在哪个医院哪个科,他们如数家珍,倒背如流,恨不得尽快收为己用。
怪现象三:私交挖人易成派系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目前医院在人才流动环节并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几乎所有的医院目前还是靠“私交”来挖走一些优秀的人才。
这种方式带来的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学科梯队稳定性被打乱。经常会有“引进一个,走了一批”的后果出现。一个医院科室的主任被挖走后,很可能会带走他下面的助手,而引进这位主任到新的医院后,这个医院原本颇具一定水准的一套学科班底被分散到其他科室,骨干也有可能投向另一家医院。如果这位主任又被别的更好的医院挖走,不知道这所医院又该如何是好。
留住最佳人才形成长效机制
很多医院认识到目前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北大医院皮科教授涂平说:“一个行当的兴衰关键是人才,如果不是一流人才学医的话,就没有一流的医生。为什么美国的医学这么发达,就是一流的人才上法律、上医学。如果没有后续的人才学这个,这就不可能发展。现在很多人学IT了,最优秀的人才不学医,现在看不出来,但百年以后就看出来了。所以那时候你的下一代就享受不了这么好的服务。”随着外资医院的进入,人才之战将更加激烈。挖人才虽然是一种手段,但是如何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也就成为了医院要考虑的长久之计。
一些遭遇被“挖”的医院正在思谋对策。有一个外资医院曾经想挖走北大医院的一名大夫,但是这位大夫觉得科室环境好,没有什么矛盾,没有走。看来只要环境能够吸引人,给医生一个专业发展的途径,一个前景,医生也有自己的考虑。
业内人士认为,医院要有一套规范的人才预测与规划,对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更替等要有周密计划。缺什么样的人才、引进后放什么样的位置、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院长心中要有一本“明白账”。同时,人才引进行为要形成规范和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人才流动的长效机制。(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