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连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与上一年相比,1999年增长27%,2000年增长35%,2001年增长35%,2002年增长22.8%,尽管今年增长的幅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庞大的基数的存在,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仍然是在持续扩大之中。
如此大规模的扩大招生,这些高校能否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在学业结束之后又是否能够找到自己一个满意的归宿呢?
考研真能缓解就业压力吗?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考研?并且持续不断地一再创新高?
理由很多,但是占绝对主流的声音就是,本科生就业压力太大,找不到好的工作,希望通过读研究生来使自己处在一个高起点的竞争平台上。然而,高学历就一定意味着高起点和高收入吗?
事实上,在很多外企,尤其是一些跨国企业当中,在制定薪资标准时并不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是有差别,也仅是体现在几百元的底薪差距上。除了少数职位以外,大多数职位,他们更倾向于要本科生,这已经成为一个默认的准则,因为在他们看来,研究生由于学历高,往往容易自视过高,不容易培训,也缺乏团队精神,还会有过高的薪资要求,而同样的工作,本科生完全能够胜任,那么就没有必要非要找一个研究生。
即使是国内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际价值,而不是学历。草原兴发集团人事部副部长在他们的用人经验中谈到,“研究生的适应性不是太好,本科生会觉得自己进入这个公司不容易,所以就更有紧迫感,主动性也更强;而研究生则认为自己起点较高,自己对企业就会更‘硬气’,因此,‘稳定性也比较差’;此外,研究生的创意不够,对企业的认识也不足。我们当然要求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我们认为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青旅的老总也表示,“同样岗位的本科生不会比研究生逊色。本科生的知识在岗位上够用,而且通常会更尽责,与社会接轨也比研究生要强,做事也更踏实。研究生在从‘知识人’转化为‘社会人’这一方面稍逊色一些,而且会更多看重自我。”
在这场就业的大战中,研究生并不能因为自己的学历而获得更多的优势,而这当然也与研究生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有关系。
研究生质量遭质疑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这些研究生到底在“研究”什么呢?
“帮助导师干活,占去了我绝大部分时间。”北航和北大的两名理工专业的研究生这样回答。
而文史类的研究生,“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学习和看书,有时也会和同学、朋友聊聊天、喝点酒。”一位研究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甚至有研究生如此坦白地表示:“如果说大学毕业是死刑的到来,研究生不过就是死缓,继续享受几年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罢了。”
当然,研究生中也有一些出去做兼职工作的,不过有些导师明确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不准出去做兼职工作,以免耽误学业。
但是来自企业,来自用人单位的声音却是——
“希望研究生在读书期间能够做一些相关的兼职,增长工作和社会经验。”
“我们要求的是理论和实践能够贯通起来的人才,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实践能力仍是不足。三年时间,一年的实践是不够的。”
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导师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随着研究生数量的逐渐增加,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热门专业,名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数量就更多。有些导师们自身的业务又很繁忙,许多研究生平常想见导师一面都困难,更别奢望一对一的指导了。
由于高校本科和研究生同样都在大幅扩招,因此研究生原来的待遇在学校中也开始下降,有些学校,原来是两个人住一个房间,现在却不得不四个人住一个房间,有些学校甚至还必须要搬到校外去住,这给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然而让用人单位更不能接受的是,最终检验研究生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在许多研究生那里也都沦为一种形式,学生草草应付,导师也轻松放过。
扩与不扩的尴尬
高校研究生扩招并非是盲目的,这里有它自己的市场需求,那就是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的增长率均高于招生计划的增长,以2002年为例,国家计划招生19.6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2.8%,但是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却增加到62.4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5.6%,这个增长率还是在一个更为庞大的基数之上的增长。而每年都要有将近2/3的人被淘汰。如果研究生不扩招,那么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也将有更多的本科生面临失业的危机。
但是扩招之后也同样带来尴尬研究生的质量和信誉遭到质疑,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期望值已逐渐降低。对于许多要考研的本科生而言,除了还要付出三年的青春,他们更多的是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无奈。
研究生招生扩与不扩都已成了现实的尴尬,怎样避免这样的尴尬呢?扩招将尴尬多久?
在我国,研究生严进宽出,少有不能毕业的,而国外研究生培养则存在一定比例的合理淘汰率。在国内论文答辩时不让学生通过的导师越来越少,以至于发展到谁若这样做,就会落下骂名,而那些以心慈手软著称的导师则到处被争抢,许多研究生的论文也是瞒天过海大拼盘。这样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已让更多的人感到了忧虑。
“研究生培养环节必须要有有力的制度约束和质量监控,‘严进宽出’的制度不改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的质量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这样分析。
“名师出高徒”和“严师出高徒”是研究生培养中不可违背的规律。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援引李政道先生的话说:研究生的培养,根本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也就是导师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学历人才。
“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大力培养高学历人才是个不变的趋势,不断扩大招生也成为一种可能的趋势。但是要让高学历人才名副其实,高校扩建校舍,争取教育拨款,增加其它途径的经费收入,增加师资力量,改变研究生培养制度中的‘宽松’环节等都是必要的过程。只有这样,扩招才不会成为尴尬。”北京大学一名研究生导师这样总结道。(本报记者 景科)
特别说明: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研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