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移民海外 > 正文

海外华人:挑战欧美传媒 我在美国办洋报

http://www.sina.com.cn 2002/08/29 10:24  北京青年报

  (美国《观察家》报董事长方李邦琴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的讲话)

  人们都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果然在21世纪一开始的第一年就发生了举足轻重的三件大事。申办奥运成功,第一次向世界树立了中华民族在体坛的新形象、新地位。其次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次使中国进入国际商场,正式成为“地球村”的一员。再就是这次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第一次联合了全球的华人新闻从业人员一起相识、一
起讨论、一起了解,以达成共识,使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在文化事业上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责大任。

  近百年来欧美的新闻传媒一直扮演着主动影响全世界的角色,而我觉得在今日的相会后是我们团结一起向欧美挑战的时候了。

  今天承蒙主办单位邀请我讲几句话,本来我的选题是“言论自由及言论自律”,但考虑到在座的各位前辈、学者一定也有很多这一类的专题演讲,为了避免重复及自己身为女性的缘故,应该多讲感性的一面,而胜于硬性的理论。所以临时改为比较轻松的话题,就像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只讲讲自身的感受、自身的经验及自身的看法。

  先说自己的感受:像刚才说的,我好像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在家有困难的时候,出嫁到了一个有钱有势的婆家(美国),嫁出去的女儿有她的辛酸史,先要学习婆家的规矩,学会忍耐。再要揣摩婆婆的心态,学会察言观色,同时还要承受小姑们的挤压,委屈地、无奈地应付在新环境之中。记得第一次回娘家(我的祖国——中国),她伸出了欢迎的双手,亲切地轻轻问我:“这些年在海外还好吗?”握着这双瘦骨嶙峋、但充满温暖的手,我坚强地回答说:“我还好。”再次回到家,她伸出了同样欢迎的双手,同样亲切地轻轻问我:“这些年在海外还好吗?”握着这双阔大有力、但长满了老茧的手,我感慨地回答说:“我很好。”

  两个月前代表美国华人前去日本参加“全球华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大会”,随后带领“全美促进和平统一联合参访团”30余人又回到了娘家,她同样地伸出了欢迎的手,同样亲切地轻轻问我:“这些年在海外还好吗?”握着这双稳定坚强、但戴满了宝石、钻戒的双手,我低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双变换的欢迎的双手,激动得默默无声,因为我想哭。祖国娘家强大了,我心里有了依靠的肩膀,在海外曾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我的腰板会挺得更直。在海外我会更骄傲地仰起我的黄色面孔。

  是的,经历了风雨,果实更甜美;经历了忧患,得到的更可贵;经历了挑战,成功更可敬佩。祖国的经历也是我本身的写照。

  现在讲一点在海外办报的经验。先夫方大川先生去美50年,一直坚立在新闻从业人员的岗位上。他曾经任国父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少年中国晨报》社长10年之久,但因感到,要中国人及亚裔在美立足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语言的问题,中国报业的声音往往不能达到决策人的耳中。所以毅然地辞去了《少年报》社长一职,创办了英文《亚洲周报》。发行全美25年来,一直是全亚裔的喉舌。先夫去世后,我先后以企业的眼光在旧金山及湾区各地购买了9份地方英文报纸,然后合并为“独立报系”横盖湾区十几个城市,旧金山当地每周三次,其他城市每周两次。挨家挨户送报,占每个城市住家75%强,发行10多万份,读者达百万以上,是全美“非日报系”最大的报纸。因为渗透家家户户,所以在当地民间很具影响力。在选举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前年买下了全世界著名报业大王赫斯特家族所办的报纸《观察家》报,名正言顺地进入了美国主流报业。其中的经验过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带过的,等一下在讨论会上,如同业有什么问题时,我愿意尽力回答。我只能告诉大家的是,我在美40年,对办报、经商的经验总结是“Play Your Own Game, and Play Your Own Rule。”“玩自己的游戏,用自己定的游戏规则。”因为玩别人的游戏,用别人规定的游戏规则,一来学得太累,二来别人的规则和自己的能力、背景、思维都有所不同,勉强为之,难以成功。所以我对中国政府采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治理国家的理论非常赞同,也深有同感。

  我在国外能奋斗到今天的小成,就是根据这样的一个理念,凡事要先了解、认识自己,才能去参加竞争游戏。今天我们看到祖国的成就,就是成功在不完全抄录别国的文化及主张的结果,也就是我说的,用自己的游戏规则。

  谈到自身对新闻媒体的看法,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正在发展中国家新闻媒体遭受的挑战。一部分是对整个新闻媒体演变的趋势。先讲第一部分。欧美的新闻媒体利用其庞大的资本及新的科学技术,以文化霸道的方式,运用大众化、企业化、低俗化(如黄色及个人诽谤等)、标新立异化(如抨击政府等),通过电视、电影、电台、图书、杂志、报纸等等多元方式,渗透侵入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促使西方文化在全球蔓延,剥夺了其他国家本身的文化背景,减弱了他们自己的社会需要。面对这个挑战,我个人认为,并再次强调要以民族文化背景、根据社会人民的需要,吸取欧美的长处来面对,绝不可尽数抄袭。这次我带来了一个美国记者,目的就是要他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及生活背景,以便回美后他能对事、对人做公正的、客观的报道。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业对社会影响力越大,则所负的责任也越大。而新闻媒体对人类及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力及冲击力则大得无法估计。凡事要以公正无私专业诚肯的态度,向国家民族负责,向社会及自己负责。迎向欧美新闻媒体的挑战,则不能忘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中国古训。

  再谈谈我对全球新闻媒体趋势的个人看法。我常引用美国的一个双关语,“News is free。”此free可以解释成自由,也可以解释成免费。“新闻是自由的”,“新闻是免费的”。观看电视,收听播音,虽然已有很多周刊之类的报纸,已是免费赠阅,但绝大多数的日报仍要读者用钱购买。

  我个人认为报纸上的报道以多方概括、简单报道为主。如读者对某一新闻有兴趣,可以到网络或其他新闻杂志去发掘。杂志是可以卖钱的,因为它糅合了个人的学识、智慧、经验、时间的搜集及个人的判断力。而报纸只是供给新闻,所以应该赠阅。从成本来看,每份报纸所收的报费要超过每份报纸印出的费用,绝大多数日报是以广告收入为基础,如果是免费供应的话,读者自然增加,广告商也就多买广告,这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举个例子来说,5年前有个叫“METRO”的日报在欧洲发行,5年内就发行到了许多国家,如瑞士、芬兰、智利、加拿大、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两年前美国费城也有了这个免费的日报。一年后又开始在美国波士顿发行了。

  这个观念虽然可能不为传统思想所接受,包括我自己的日报在内,总觉得降低了自己的身价。但在电子媒体兴起的今日,我的新闻应免费的主张及浅见向大家,向新闻界的前辈、新闻界的朋友及新闻界的同业提出来,希望大家作一个参考,谢谢。

  (本文转自《时代传媒》,《时代传媒》是研究传媒业现状的权威杂志,对传媒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E-mail:y5611@263.net与杨先生联系)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和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海外华人:董绮妮为自己是华裔美国人而自豪 (2002/08/23 14:46)
海外华人生活写真:中美父母 美国孩子 (2002/08/15 08:53)
海外华人三气:说话洋气 花钱小气 穿着土气 (2002/08/13 17:04)
海外华人故事:开在南斯拉夫的中医诊所 (2002/07/25 09:55)
海外华人故事:香蕉·网中人的触网情缘 (2002/07/19 16:45)
海外华人故事:匈牙利华裔演绎商海浮沉 (2002/07/15 14:11)
海外华人生活写真:拖家带口来聚会 (2002/07/11 09:56)
海外华人故事:听虹影叙说在英国的日子 (2002/06/28 11:38)
海外华人故事:我在美国教外孙学中文 (2002/06/14 09:42)
美国生活方式太简单 海外华人缺根弦儿? (2002/06/13 10:04)
海外华人故事:李玉玲闯荡美国20年 (2002/06/04 10:42)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许美静] 城里的月光
[许绍洋] 幸福的瞬间
[范玮琪] 爱情白皮书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最新出国留学咨讯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经济管理大专班
:雅思备考培训中心
:服装艺术学院招生
:天津大学MBA招生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