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走笔:请别再炒高考状元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09/02 15: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刚刚硝烟散尽,另外一场大战又马上紧锣密鼓地上场了:各大高校、名校之间纷纷出台措施,开出一个比一个优厚、诱人的招生条件,千方百计地吸引优秀生源。其中,南京某高校竟然开出天价:各个省、直辖市的高考状元入主该校,首期奖励12万元人民币。从而使得各个高校之间的状元争夺战白热化、高潮化;而各大重点中学,对于各地上来的状元,也是优抚有加:减免学费,重金奖励,更有甚者由校长率领的领导小组亲自上某某状元家接状元上学!
对于状元,国人似乎总有一股特别的情感。尽管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距离科举制度的废除已有近百年了,但是,一提起状元,大家就浑身来劲。刚才说的是各个大学、有名的重点中学,而各个企业、商家也纷纷哄抬状元:什么保健品,智力用药,什么教学方案、考试资料,只要一与状元沾上边,马上就商机无限,财源滚滚而来,从而形成了什么“状元经济”。而众多的新闻媒体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专版,大幅彩照,图文并茂地介绍各个状元。而说来也怪,只要有状元的报纸、杂志的卖点就特别的好,电视的收视率、网站的点击率也就特别的高。 对于如今的状元经济与状元现象,我想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首先,人是爱慕虚荣的动物,对于荣誉、光环,没有人不喜欢、不向往与追求。“金榜题名”向来被国人视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因此,喜欢状元,想做状元,本是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状元的过多提说,实际上有着众多的负面效应。首先是对状元们自身不利。笔者所在的班级就有好几个状元,而据笔者观察,状元们各个叫苦连天,烦恼不断:连绵不断的讲座、报告,接二连三的编书、咨询、出资料,昔时的状元们无暇清心苦读,学业往往是一落千丈,不到一年,就泯然一个现代“仲永”,毫无出色之处!而且,学校、媒体过多的宣传,虚幻的光环长时间笼罩头上,我们的一部分状元,内心开始滋生骄傲,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就相当的高,这样往往不太容易与普通同学和谐相处,从而使得状元们的人际关系大都不如意。 其次,过多的哄抬、关注状元,容易使得大部分考生心态不正,容易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很难真正用心于学业。最后,各大名校、高校过多的哄抢、炒作状元,很容易使得学校注重形式,过多的强调自己生源的优秀,往往容易使得自己在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注意不够,下的工夫也相对减少!而对于众多输送状元的中学,也往往把所有的精力投注于状元的生产上去了,一心只想生产状元,那么,素质教育还能够施行几分?都是如此,素质教育何年何月方能实现,应试教育何时又是个尽头?我们知道,“状元”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传统教育观念的遗留物,也是应试教育的最高产品,更是一种“一试定终身”、“成败论英雄”思维的变相延续,这与目前的主流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的精神也是格格不入的。过多的哄抬、宣传状元,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弘扬与肯定。状元的光环与荣誉,是无数非状元的辛酸与眼泪编织而成的,“状元”的红袍下面掩盖的是应试教育的残酷与无情。 所以,实际上好几年前有关部门早已发出不提倡宣传中招和高考“状元”的通知,然而上面是明令禁止,下面是我行我素。该说的还在说,该闹的还在闹,披红挂绿,张灯结彩的,就差高头大马的游街了!那么,现在究竟是谁还在提说状元呢?仔细一看,不难发现,故意制造状元现象的真正幕后主使者,既不是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不是为“状元”们提供了舞台的新闻媒体,而是一所所挂着“名校”“重点”头衔的学校,一家家欲分剐状元这块唐僧肉的企业、商家。正是他们,在“红炒”、“清蒸”着我们那可怜的状元们,正是他们在尽可能地榨取着状元们的血肉。难道不是吗?身为刀板上的鱼肉的状元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为了蝇头小利,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前程实在是不值。真心希望,明年的高考、中考之后,状元的提法可以得到减少或者绝迹。(阮占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