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教育时评:别让奥赛与高考挂钩

http://www.sina.com.cn 2002/09/03 10:01  中国青年报

  近日,在韩国参加第14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下简称“奥赛”)的四名中国选手,以三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再次获得了奖牌总数第一,使中国在信息学这一学科的奥赛中,与其他学科一样延续着令人欣喜的辉煌。然而,欣喜之余,率队参赛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执行秘书长杜子德,对国内奥赛未来发展的趋势表达了他的担忧。

  杜子德近来在办公室屡次遭到“骚扰”———有家长不远千里,带着某某熟人的条子
和一定数目的现金,试图让他开恩,给增加一个省级学科奥赛一等奖的名额。

  据了解,从去年年初开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规定,凡是取得各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的选手即可免试保送上大学。依据各学科奥赛举办时间的长短和参加人员的总体规模,各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的名额不等,但全国30多个省区市加起来,最少的学科也有500多个一等奖(即保送)名额,最多的可达四位数。

  虽然获奖名额不少,但由于有“保送上大学”这一令人心动的刚性规定,许多人还是希望名额多多益善,各门学科竞赛的组委会都因此遇到了找关系走后门的麻烦事。

  这一保送政策还直接刺激了各地“奥校热”的回归。一度受到人们指责的现象重新出现:奥校招生对全社会开放,出竞赛题的教师以“全真”的吸引力直接到奥校为学生辅导,家长趋之若鹜,一些对某学科根本不感兴趣,或课堂知识还掌握不好的孩子,在家长的“驱赶”下被迫到奥校训练和强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生在各学科的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曾使国内掀起了一股“奥校热”。那一阶段奥校的办学过程中,许多头脑发热的家长不惜重金把学无余力、或对某项科目根本没兴趣的学生硬塞进奥校,使许多孩子在繁重的课堂学习之外还要接受艰深的竞赛训练。后来终因社会反应强烈,大多被取缔。如果说那一次的热潮多少还有一点“培养高精尖人才”的追求,眼下的“奥校热”,目的更为功利:就冲着保送而来。

  在业余时间,给那些学有余力并对某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及参加竞赛的机会,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杜子德的忧虑在于,奥赛与高考挂钩,表面上看起来是对这一活动的高度重视,但极大可能会改变竞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而使之成为高考的附属品。

  专家们还指出,在世界性学科竞赛中能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绝大多数,各门功课的成绩也很优秀,且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不会惧怕一般形式的考试,所以没有必要保送。

  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尽管各学科奥赛一等奖的最后审定权在中国科协下属的各学科、学会组成的组委会,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认的也是全国组委会的审定结果,但省级竞赛的组织实施是在各地方进行的。

  不少事实已证明,“直接保送上大学”这一规定,给有些地方在竞赛组织中弄虚作假,以及搞不正之风提供了机会。没有很好的监督措施,将使考试的结果失去真实性和权威性。高考是在政府严密的组织监控下进行的,是由法律约束的国家行为,但每年仍有人作假舞弊,何况一个民间活动?

  “直接保送上大学”的规定,还给竞赛组织者的出题、考试、监督、评分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以负责组织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为例,负责命题等工作的科学委员会成员,来自几所名牌大学,均为兼职人员,在本单位有各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事竞赛工作只是他们业余时间的公益性劳动,根本没有可能去外地监督考试。

  有关人士还指出,由于涉及到保送名额的多少,各学科奥赛的全国组委会也需要考虑各地利益的平衡。比如,在分配一等奖名额时,只能是以平均主义为主,而不是依据各地在全国的实际水平来评定获奖等级。有的省份优秀人才很多,却因为名额有限,许多优秀学生被关在一等奖大门之外;而有的省份总体实力较弱,但照样能在大锅饭中分一杯羹,这实际上造成了新的不平等。

  专家们还特别指出,纵观各学科奥赛的成员国,包括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没有一个地方有将奥赛获奖的学生直接保送上大学的规定。(本报记者 黄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