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高三新生:高考,做好准备了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09/03 13:13 中国教育资讯报 | |||||||||
一、复习计划的制定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复习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计划时,教师应“吃透两头”,多花时间去研究学生和教材,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客观条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需要与可能。“吃透两头”的目的是使计划定得切合实际。计划应力求详尽、实用且便于操作。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没有详
当然,计划只是一个设想,要留有回旋余地。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处理,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以达到复习的最优化效果。 二、复习资料的选择 现在的复习资料多如牛毛,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面对众多的资料,首先是拿来,拿来之后,自己苦一些,多花时间进行比较,认真做出选择,然后剪刀加浆糊,选择后让学生训练。我们选择资料的原则是: (1)不囿于一家,取百家之长。每本资料都有其优缺点,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一套可以指导我们整个复习过程的资料。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至二本比较好的作为我们复习的依据,然后再补充其他内容。(2)看资料的准确程度和试题的可信度,看试题的数量、难度和效应是否接近高考题,看试题是否新颖、典型,看是否有辨析答案(这样可以腾出时间来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3)建立试题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平时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注意归纳分类,汇编诸如单项选择练习、实验设计练习、图文转换练习、资料信息题练习等类型的复习资料。这样在总复习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三、高考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说到高考信息的收集,不仅在总复习前要认真准备,而且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直到高考结束为止。记得在2000年高考前夕,我们拿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山西出的一份调查卷,里面有一题为生物实验设计题,这以往只在奥赛中出现,在高考中没有出现过,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训练,结果当年高考果真出了一题“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的生物实验设计题,难度为0.51,当年的得分率并不高,但由于我们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学生反应还是很好的。对高考信息的收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研究当年《考试说明》以及历年(尤其是实行“3+X”这几年)高考题。《考试说明》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高考题又是最好的模拟题。近年来高考题改革的方针是“稳中有变,迈小步,不停步”,也就是说高考的内容、题型基本是稳定的,我们这就可以从历年的高考题中总结归纳出“不变”的内容,而“变”的内容往往我们可以从当年的《考试说明》中去分析。(2)阅读相关教学杂志、报纸。凡是教学类报刊每年都刊登大量辅导考试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们应多加以研究,从中找出有利于应考的信息。(3)借鉴别人的经验,多向别人学习,要注重跟外界的信息沟通,多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 四、学生心理的调适 学生心理素质的准备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注重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应调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复习过程中,能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一般应做好以下几点: (1)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紧张感。告诉学生不要患得患失,背上心理包袱,这样反而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2)教学生“稳”中求活,以不变应万变。这几年,高考形式年年有变化,但不管如何,基础知识扎实了,没有什么可怕的。(3)教学生讲究应试技巧。现行的考试时间紧、题量多、考点涉及面广,因此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讲究策略和技巧,指导学生吃透《考试说明》和样题,对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应该清晰化。(陆敏刚)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