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MBA教育--你要不要“搭车”? |
---|
http://www.sina.com.cn 2002/09/05 12:04 北京现代商报 |
考上清华国际MBA,董大为写下了这样的文字:“1998年10月底,当我第一次走进清华MBA考前辅导班时,巨大的压力一下子让我几乎无法呼吸。那间半圆形的阶梯教室挤满了人,每个人都拥有着本科乃至更高的学历,而且还有着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每个人都雄心勃勃,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饱含着坚韧不拔的信念,每个人都为了改变命运而加入到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来。而像这样的辅导班清华还有4个,在每个由400人组成的队伍中,只有10人左右才能有幸成为清华MBA99国际班的学生。” 当我们阅读以上的文字时,董大为已经带着MBA赋予的梦想离开了清华园,也许国内MBA的社会认可度将使他经受再一次历练。而与此同时,更多的追梦者正循着他的脚步艰难前行,像成长中的中国MBA教育一样,经历风雨的洗礼。 “MBA班”的困惑 搭错“快车” 在MBA使许多人热昏了头的去年,李小姐支持先生去学了MBA,虽然家境并不是很好,还是所谓的国外“野鸡”班,而且要到距天津100多公里的北京上课。“在我们做此决定之初,就明白,早晚有一天,MBA会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摆在客厅明显位置的冰箱一样,随着大家思维的成熟和理智,被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去。”李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很平和,谁也不会想到她在压抑着心头的不平,“老公求学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有些捉襟见肘。特别是老公既要忙工作,又要赶火车去北京上课。尤其是每周三晚上那次课,下了课老公要赶晚班火车回来,夜里11点半才可以到家。开始有几次,老公在火车上睡着了,到了另一个城市,再转车回来,已经是凌晨3点左右了......我在小区大门口等他,原来世界在那一刻,真的很静......”但是,现实让李小姐很失望,“我们的初衷就为了长知识,开思路。既不为镀金求职,也不为赶什么时尚。至于学历问题,我们觉得学历没有学识重要。但我没有想到,最终我们会什么都得不到。” 像李小姐这样上当受骗人不在少数,很多人为了赶上MBA的快车,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故障频出的“冒牌班车”,在这之前,他们谁也不知道这趟车会驶向何方。办班模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负责中国市场的MBA招生经理严俊说:“国内的MBA确实比较多,但这个多要分几方面来看。国内的MBA教育主要的运作模式有三种:国内大学的管理学院开设的MBA项目、中外合作的MBA项目以及各类MBA研修班。前两种授予MBA学位,而研修班是没有学位的。要授予学位,学校一般对生源、师资、课程内容、形式和学时会有更高的要求。至于说MBA泛滥,应该是指研修班的泛滥,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的驱动,有些对课程质量缺乏控制。” 有人总结了MBA研修班的几种办班模式:首先是一些正规的大学开设的名目繁多的MBA班,包括校内班、校外班、企业合作班和跟国外大学合作的国际班,这些班大多是“严进严出型”的,至少是“宽进严出型”,因此有较好的前景。 还有是国外的“野鸡班”。许多国外的“野鸡大学”,与中国的相关机构合作,开办海外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赚取暴利。据报道,自1996年开始,曾在中国招收学员的“野鸡大学”不下200家;目前仍活跃招生的,约有100家。这些经常见诸媒体广告的外国学校有数十家,其中95%以上来自美国,而这些“野鸡大学”并没有经过美国教育部认可。 另外一种是其他机构办的MBA研修班。对于社会力量办班,有关部门的规定是: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办学许可证;教委备案、批准;同时保证对外不宣称发学位,而称为MBA课程班。但一般的商业公司和咨询公司只能申请到营业执照,是不允许办班的,所以,他们经常采用挂靠形式办班。好一点的项目可以挂靠到著名院校下属的××学院。有名校的无形资产,无疑增加了信任度。这类研修班当属“宽进宽出型”的,一般不需要本科文凭,可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历;不需要考试,只需要面试,其实质是摸摸对方的经济实力;每门课的学分是从回家作业、偶尔的开卷考试得出的,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谁是“黄盖” 办班热的背后是强劲的市场需求的拉动。虽然从1991年国内进行MBA教育到现在,毕业生总数超过1.5万人。但是,相对于28万家国有企业和超过30万家三资企业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每年几千名的MBA培养规模,仍不过杯水车薪。教育界有人预测说,按照这种培养速度,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至少还要几十年。 北京天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粹说:“大多数参加MBA班的学员,都希望学到知识,是否有学位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这些人很多是企业的管理者,随着竞争的加剧,急需提高管理水平,但MBA联考的难度,以及全日制上课的课程安排把他们排斥在正规的MBA课堂之外。于是MBA研修班成为首选。” 但是,滚滚热潮中往往不乏浑水摸鱼者。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教授认为,中国企业的用人观念存在认学历不认能力的误区,许多人为了晋升或者加薪不择手段地获取种种证书,风头正健MBA于是成为首选。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追求升官的政府官员。如何规范 “现在的MBA呀,招生广告满大街都是。现在搞得多了,不注重质量了,只要交钱就能上MBA。这么搞,会把MBA教育推上绝路。虽然对于普及知识并无坏处,但是,会使中国的MBA教育与国际水准越拉越远。”听得出,电话那端的刘尔铎教授很忧虑,也很无奈。 一位老专家不无忧虑地说:“中国现在缺少一个关于MBA的资格审查委员会,因此对于师资、教学等都无法做出评判。于是有些人就把MBA当作摇钱树,见钱忘义。虽然很多广告声势做得很大,但真正应该落实的东西却很虚化。这些人追求大,却不追求精,很多新兴的MBA学校甚至只是原来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育的翻版,也许只是几个老师到国外走了一圈,回来就立刻捧起MBA教材教授,老一套的东西,换一个新名字就又上阵了。而这也就造成了现今MBA的鱼目混珠,同时也为正梦想读MBA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尽管有关部门在着力追查和纠正,但是丝丝缕缕的关系网和市场上的旺盛需求在无形中加大了整顿的难度,混乱还在继续。但今年5月下旬一些地方开始的清理外国文凭行动,无疑为乱象丛生的MBA研修市场敲响了丧钟。据称,教育部也正在对规范相关的办学问题,做进一步的调查。 “真的假文凭”期待“缩水” MBA联考选劣汰优? 一位通过了MBA联考的考生在某网站上介绍自己的考试经验: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题海战术”总能起到相当大的效果,但同时它对考生的“摧残”也最厉害,不过对付MBA数学考试,“题海战术”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它能提高你的考试速度。参加过联考的同学都知道,很多时候并非你不会做,而是时间来不及,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准备大量的习题供自己磨练;其次,“题海战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见识尽可能多的题型,应该说,考试的题型基本上都能在很多模拟题中出现,见过的题型多了,加上举一反三,那么考试时心里就有底了。 有专家认为,现在MBA入学考试有比较明显的应试痕迹。许多有管理实践经验、有发展潜力、值得培养的人,往往工作繁忙,没有复习时间,在MBA考试中处于劣势。相反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更富考试经验和备考时间。“目前的招考办法淘汰了优秀者,有利于应试者。”MBA低龄化堪忧 这种考试制度的直接后果是,为诸多MBA院校输入了一大批低龄MBA学生。一项调查显示,中国MBA报考者的平均年龄在29岁,这意味着大多数MBA学生是参加工作后三到五年就来上学的。这些学生的管理潜质远不如在职人员攻读的MBA。 北京京卫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根福正在上北京大学的学位MBA,对于MBA在读学生的低龄化趋势,他说:“尽管拥有MBA文凭,可能暂时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些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这种人多了之后,会影响MBA的教学质量。MBA教学是互动的、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些学生很难与老师交流,这样会影响学习效果。而我们在上课时往往能给老师新的案例、新的启发。我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实际经验,能在多大程度上,在这样的互动式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 “MBA是商学院的旗舰产品,要生产出好的产品,就要保证‘原材料’的优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招生经理严俊说,“因此要有严格的招生制度和程序,挑选最优秀的学员。如果说国内有些大学MBA不尽如人意,也许生源质量是很重要的原因。”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除了入学考试备受指责,MBA师资和教材案例也遭到多方质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大源教授在新浪进行嘉宾聊天时表示,现在国内的MBA教学中,师资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未来中国MBA需要的教师应该是‘中外通’,他在国外学习相应的专业,获得学位,学成归国后还要深谙中国市场、企业环境。这样的人,才是很多MBA学院所求之不得的。客观地说,提高教师的水平,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另外,长期以来,我们派出去的学生多为理工科,在国外读商学院的博士生少,读MBA的就更少了,而且还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学成归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胡教授还对国内MBA教材的质量提出了批评:“现在MBA教材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现在国内关于MBA的好书太少,很多都是粗制滥造,或者东抄西抄的就凑成一本书,乱得很。真正是名家教授写的案例很少,倒有不少是学生写的;有些案例看上去就像是企业的宣传品。还有些是媒介高手写的,故事性、可读性都很强。只可惜MBA案例不是小说,一个成功的MBA案例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大家从中能得到启示,摸索出一些道理。但写出好的案例又谈何容易,连哈佛都承认他们的MBA教材里只有10%的好案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无疑走在了国内商学院的前列。严俊说“教材是直接从国外采购的原版书或其国内影印版,价格比较贵,但更能保证教材的质量。案例的来源主要是世界几个著名商学院的案例库,同时我们还有自己的案例中心,由一批海外教授领衔,根据国情撰写中国的案例。” 国内其他大学能做到中欧这样的显然不多,清华大学是不多的院校之一,经管学院廖理副院长介绍,清华将与哈佛合作,共享哈佛案例库中的优秀案例。 而更多院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教材质量的明显差距无疑将直接影响MBA的教学质量。一位网友说:“现在的MBA实在是言过其实,教出来的学生擅长理论,擅长发号施令却不擅长解决实际问题,好高骛远,心浮气躁。说他们获得的是‘真的假文凭’一点儿也不过分。”(连新元/文 韩萌/摄) 特别说明: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研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