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张伟
去年在教师节前本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教师们最怕的事有两件,一是怕成为被告,二是怕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传媒的无所不至使教师们的权威日渐暗 淡,他们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甚至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学英语拿学历,不断充电;而干好本职工作也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家长们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一件足可以让京城教师思考的事情发生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女中学生文文状告初中班主任侵犯名誉权一案进行了终审判决,法院最终认为文文的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方式不当,存在翻看书包、日记、嘲讽的歧视性行为,并导致了文文离家出走的后果,因此班主任应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学校对教师管理不力,亦存在过错,因此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法院判令班主任和校方向这名学生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3000余元,精神抚慰金500元。
自2000年7月起本报记者就开始对这起诉讼进行追踪报道,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与此案涉及的老师、学生、家长都有过深入接触。诉讼终于尘埃落定,本案却给社会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醒广大教师要依法对学生行使教育的权利,还把在日益迅猛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建立维护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到议事日程上。为此本报邀请了来自京城几所学校的教师和教育、法律专家共同探讨在这个新时代,如何处理新型的师生关系。
律师:教师不能怕打官司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佟丽华律师认为,在传统观念里,老师和家长相对孩子是一个强势群体,随着法制时代的到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师生在法制上是平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学生怎么能起诉老师和学校呢?其实打官司是一种文明的手段,老师起诉学生也好,学生起诉老师也好,学生起诉父母也好,都很正常。教育行政部门也不能说哪个学校成被告了,就处理哪个学校。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张雪梅律师认为,一些老师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的确有翻看孩子日记、信件的行为,或者在教育中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很多老师甚至没有意识这是侵犯孩子尊严的行为,也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的。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说早恋、违反校纪,如果老师不管理的话,有可能继续发展成犯罪行为。作为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要依法行使教育权。
教师:不能事事都靠打官司解决
北京71中的陈光孝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他认为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能都靠打官司解决。一个老师如果犯了错误,在学生面前检讨都是件丢面子的事,更何况老师被学生告上法庭呢。
从教师的职业特征讲,学生是未成年人,他骂老师、打老师、侵犯了老师的尊严,这都是有可能的。这正是老师要教育的内容。不能因为学生有过分的行为,比如说骂人、打人、侮辱老师,老师就对学生动手动脚,做出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但有时候是学生侵犯了老师的权利,那做教师的应该怎么处理?比如一个男生就曾经对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说:“老师,咱们来个师生恋吧!”你说老师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
陈老师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个例子:“一个学生把烟头放到我脖子里,这显然是学生侵犯老师的行为?我找到学生,心平气和地和他谈,你把烟头放到我脖子里,不只不尊重我,而且侵犯了我的人身权利。以后这个学生见到我非常尊敬。还有一次,学生叫我名字,我当时是政教主任,第一次我没理他,什么样的学生都有,我想也许是我在管理的过程中得罪了他。但是这种情况又发生了几次,我思考了一下,学生叫老师的名字,说起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不对他进行教育,其他的孩子也都叫我的名字,对师道尊严就有影响。我就找到这个学生,说为什么你叫我的名字?是因为你不敬我。我又有什么不让你敬的呢?你在家为什么不叫你父母的名字呢?因为你敬你的父母。谈过以后效果也很好。”
陈老师认为处理这种师生矛盾还是要以情理服人。长期以来,教育界有一种老师管学生,学生必须服从老师的观念。在教师行使教育权的过程中,不少老师缺乏真诚,缺乏与人为善的态度教育学生,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偏颇。教师应该坦诚地、非常真诚地和学生交流,启发他们,老师应该按一个教师的本分去做,应该是守法的模范。
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
71中的陈光孝老师认为,学生们都把遇到好老师看作人生的一大幸事,老师也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自己的座右铭。建立朴素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有些时候是以能会友的关系,比如说有一些年龄大的老师,不会用电脑,不会用电器,而现在的学生们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
“5+2=0”是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挑战
张义民老师是来自北京外事服务职高的一名班主任,他认为面临最大的职业压力是如何让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受或少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认为初中到高中阶段,孩子是最有好奇心、最容易琢磨事儿的时候,社会影响远远大于家庭、学校的影响。
“5+2=0”的现象就很普遍,学校苦口婆心教育了五天,两天休息撒出去,孩子在外面两天受负面的教育,可能远远大于老师五天的教育,回来就成零了。有的学生不光把老师说的什么都忘了,还带回了一些新的不好的东西。家长也是社会的成员,有些家长的习气就是社会的习气,孩子在家里看到家长就是社会,因为孩子接受吃喝玩乐比较容易,说让你刻苦学习、去奋斗,怎么样成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肯定不愿意接受。有些孩子的家长知识水平比较低,孩子在家里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在学校老师成天说学习,比较枯燥,特别是有些孩子意志不那么坚强,就到社会上去玩儿了。所以,孩子接受不好的东西快,接受好的东西很困难。
这在学习压力不大的职业学校就特别突出,一些不怎么爱学习的孩子,精力跟爱学习的孩子一样旺盛,他们想的是毕业了以后怎么样寻求刺激,怎么样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学着社会上特别酷的事儿,他学这些东西远远超过了学习的乐趣,这些就是老师特别大的压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朝杰曾经在一些职高进行过调研,他认为教师的压力有的是来自学校,比如在一些职高,学校不要求教师的水平,只要求教师的管理,怎么样把教室管得鸦雀无声就行了,但真用这种方式管学生,显然是不负责任。我们的教师还是要转变态度,树立服务意识,把学生当做家长交给你加工的产品,从情感上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对待。
素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王凤如老师是来自东城区的重点中学166中学,她认为重点中学里老师的压力有两方面,既要达到满意的升学率又要给予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比如学校现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果是为了学习,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了,家长一般都没什么意见,而为了品质的问题,反而特别争,明明他欺负了同学,明明他道德品质或者个人行为不太好,家长在那儿搅和,弄得老师不好做。
现在对来自学生的意见,设了意见箱,班主任还有专门接待学生的日子,让学生多提意见,师生关系能够调节得比较融洽。再有就是素质教育方面的压力,现在大家比较明确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多方面的发展,但作为老师来讲,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也好,师资培训也好,能够谈得很明确的不多,老师们感觉比较空。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根本?
佟丽华律师认为,解决教师压力最核心的思路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资源匮乏是客观事实,比如现在提出来中小学生减负,高校不增多,减负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不突破,学生压力大、教师压力大,这些压力都源于升学问题,所以说教师心理压力大容易脾气暴躁、打学生、骂学生,我虽然反对,但是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出现的背景。
要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核心的问题是在立法上必须明确教育是一个产业的观念。教育法包括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当中,明确规定了教育行业是不准盈利的,这样哪个企业家愿意把钱投到这里来办教育?没有企业家投钱,只靠国家出钱,就导致了教育资源越来越匮乏。首先我们在立法上突破这点,允许教育行业盈利,企业界就会把资金按照产业发展的模式投入到这块。可以想象,假如现在有两亿学生,因为企业家的投入,有一些有钱的家庭愿意去那些学校,有五千万人流走的话,国家再投入那么多钱办1.5亿人的教育,就好办了。企业家投钱去办教育,大学多了,中小学多了,老师的压力就降下来了。如果我们立法不在这块上突破的话,根据现有的模式,可以这样说,教师的压力减不下来。中国社会在快速的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化,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家庭的问题,单纯靠学校的教育是解决不了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做一些工作,缓解教师的压力。(牛金荣 汪燕辉)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