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教师园地:来自高考语文评卷场的思考(1)

http://www.sina.com.cn 2002/09/18 13:02  中国教育资讯报

  高考的硝烟已散尽,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思考?对今年的作文题“心灵的选择”社会上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所想的并不是这样的题目出得好不好,我关心的是考生的写作情况、得分情况,由此反映出的作文教学的问题和我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想就自己评卷遇到的作文的情况,从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八个考查点,来对今年
高考作文做个小结。

  一、题意

  作文的材料是说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此时脚下是个快冻僵的人,到底是继续向前还是留下来援救陌生人,需要他做出选择。登山者选择了援救,最后两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要求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意并不难理解,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选择”,“心灵”起限制作用,也就是说,考生所写的作文表现的中心应包括两个方面:心灵的、选择。如果只写选择而不涉及心灵或者只谈心灵而不说选择,都是不符合题意的。

  有的学生说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邓小平选择了改革开放,把主题定得很高很大,看起来思想境界很高的样子,可是脱离了“心灵”。什么是“心灵”?《辞海》里这样解释:指思想、感情等。词典里说“指内心、精神、思想等”。综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心灵”:指人的内心、思想、感情、精神。作文题材料之后有段话其实给了学生一些暗示:“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这里的“触动心灵”就是说你的心里有所活动了。笔者认为,这样的心理活动该是个体的、而非群体的,忽略了“心灵”而写选择的学生大多是写成了群体的选择了,这是对“心灵”字眼不理解造成的。

  有相当多的学生却是只写了“心灵”,而对“选择”只字不提或仅开头结尾出现“选择”字样。有的写成了“生活中应该有爱心”,有的写成了“要互相救助(帮助)”,有的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或是“救人等于救己”。这些学生把题意理解错误的原因是:只注意材料而忽视了话题。确实,材料中的登山者是凭着一颗爱心救了将要冻僵的陌生人,而且最后也走出了困境,从这个材料可以提炼出上面种种立意,可是要求写的不是材料作文,而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可以结合材料也可以脱离材料,但一定要扣住话题;而材料作文必须结合材料,由材料提炼观点,没有话题的限制。

  题意是否切合关系到文章能不能拿高分,题意把握不好,说到底还是对话题作文的特点不了解,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一些。

  二、中心

  基础等级中对中心的要求是“中心突出”,我所接触到的两千多份作文大多数能做到这一点,有一部分虽然不够突出,但也能明确。其实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只要给出了话题,一般都能做到中心明确的,当然偏离题意的另当别论了。所以我认为话题作文还有个好处:在话题中就已经界定了中心,你只能表现这个中心,至于具体表现这个中心的性质、作用、原因、结果就随便了,只要不离开这个中心就可以了。比如今年的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你就得围绕着“心灵的选择”来展开,或抒情,或记叙,或议论。你可以说心灵的选择决定于个人的素质修养,也可以说心灵的选择折射出个人的灵魂,还可以说心灵的选择要考虑到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可以从性质,从作用,从效果,从结果各个层面切入。所以,只要以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对话题进行剖析,尽量从多个层面来确定中心,学生面对话题时,就会很快确定中心了。?

  三、感情

  正因为考生不懂得从自己的生活中采撷闪光点,而是一味地要崇高要伟大,所以写出来的记叙文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记叙文最大的缺点。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告诉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该赞扬的,在作文中,他们自然遵循老师们一贯以来灌输给他们的思想,制造假、大、空,无病呻吟、故作崇高,可能可以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感动不了阅卷老师——见得太多了!

  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就不能感动人吗?可以的。家人的一句平常话,朋友的一个会意的微笑,老师鼓励的目光,陌生人自然的搀扶……以我手写我心,真真切切地把内心的感受抒写出来,告诉读者你经历过的让心灵震动的选择故事,怎么会不动人?我在评卷时偶尔会热泪盈眶,那是被文章里的真情感动的。文章写出来就是要告诉别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让读者能深刻体会你写这篇文章的用意,能让读者感动、激动、震动,倘若做到了这一点,就成功了。

  我想,尽管有人认为现在人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但作为教师,我们仍然有理由让学生相信:生活处处有让人心温暖的东西。

  四、内容

  在考场上,要一下子想到许多内容不是一件易事,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不注意积累材料的学生,作文就会干巴巴的,没有什么说服力和震动力。比如有学生居然以语文试卷为例来说明自己选择的情况,还有的说自己现在坐在考场上实在别无选择,只好选择做题,做不好就会失去前途等,这些学生平时根本不会看课外书或者不会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所以面对“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他想不出任何有关的事。不过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知道用什么材料的,只是用得好和用得新的材料很少。从我评过的作文来看,用得较多的材料有几个:一个抢劫犯在警察追捕他时抓了一个人质,结果因人质是将要生产的孕妇,他选择了帮孕妇接生;在火车上一个小偷无意中弄破了小孩的头,他没有逃跑,而是选择把小孩送往医院;在战场上,一颗飞弹呼啸而来,军官奋不顾身的扑向前方的战士,结果发现自己原来的位置被炸了一个大坑。写议论文的学生很多是先较详细地叙述上面的三个例子中的一个或两个,然后加一点议论,再将作文材料中的故事叙述一遍,来一两句议论,就是一篇文章了。

  且不说学生在谋篇布局、驾驭语言的能力上的欠缺,只从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就暴露出中学生阅读面的狭窄,阅读量的少。我曾问过我的学生平时看什么书,他们看得最多的是《读者》、《青年文摘》、《今日文摘》、《少男少女》、《黄金时代》,而前三种刊物现在办得也没有什么特色了,很多好的文章是你有我也有,学生虽然可以接触到多种刊物,可他能欣赏的就那么几篇反反复复刊登的文章。而《少男少女》和《黄金时代》我觉得更是不如以前了,里面多是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现在流行什么,那里面就流行什么,我总觉得它们的导向不大对,学生却爱看,因为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趣味。要想获得新的、好的材料,我觉得《作文与考试》这本刊物很好,另外我也介绍学生看《杂文报》,这两种报刊是我每年都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

  材料的积累还应该包括生活积累。在我所评过的作文当中,有许多是写记叙文的。其实,在各种文体中,记叙文是最好把握的。从小学写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练得最多的就是记叙文。可是写得不好的,偏偏就是记叙文。问题出在哪里?就在内容上。你看考生们都写些什么:父母

离婚,选择跟谁生活;在去考场的路上遇见
车祸
,是离开还是留下来;中考报志愿是选择中专还是高中;没考上大学是复读还是回家;有一个人曾对自己的亲人见死不救,现在他有难了,是帮还是不帮;他和自己是竞争对手,在一次竞赛中出了点事,是只顾自己还是帮助他;填报志愿是听父母的还是随自己的心意;大学毕业了是去祖国需要的地方,还是在安逸的环境中……和去年的“诚信”,98年的“坚韧”一样,学生们在作文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了一个个“感人”的场景,塑造了一个个伟大的形象。可是想一想:有那么多学生的父母离婚吗?考试那天就爱出车祸吗?有那么巧仇人遇难被你遇上吗?居然还有学生就拿去年的一篇优秀作文稍作改动就搬了来,还有的直接讲述报刊上的故事……这些说明学生的生活积累很少,只能照搬或改造别人的事例,难道他们的生活中真的没有值得写出来的事情吗?不是,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从细小的事情中挖掘出闪光的东西。(作者:江海燕)

  (待续)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