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三学生,今年7月,我与全国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一道,经历了万众瞩目的那场大决战。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平心静气地回顾漫漫求学路上的成败得失,感慨万端,浮想联翩。在这里仅将一些粗浅的体会写出,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正视自我,找准目标
人的精力有限,成才的道路却有多条。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除去高考应该说还有参加各类竞赛来获取升学的机会。人各有志,个性各异,选择哪一条道路,要从自身的特点、条件、目标出发,绝不能随众从俗,整齐划一。我想大家首先应该做的是正确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将主客观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确立自己的发展道路。高考需要的是知识面广,各科实力相对均衡的复合性人才;而竞赛选择的是某一方面学有专长的同学。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全面出击的战前准备上,即使参加某一项竞赛,也要头脑清醒,明确竞赛的目的是短期内集中投入,淡漠胜负,重在练兵,意在强化一点,借以开拓眼界,活跃思维。已选择竞赛的同学,则应全身心投入,志在必得。不成则已,战则必胜,获奖拿名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不是神,有所长也有所短,有所舍弃,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很可能是双双落空,失败而归。我自己在高二至高三时期,对自己曾进行过一番认真的自审与自测,感到自己是一个对各科兴趣平均,实力均衡的人,没有对哪一科目表现出特殊的才能,因此,尽管非常羡慕那些参加竞赛,屡战屡胜的同学,还是选择了全面复习,参加高考大比拼。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了明确的目标,接着就应该为实现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
1.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扎实的基础来自于日日夜夜的苦读,来自于漫漫求学道路上认真迈出的每一步。正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一两次考试来说,也许临阵磨枪是可以奏效的,或许有人会为自己的投机取巧而窃喜。但如果放开眼光,从长度量,偶然的高分是不足称道的。没有获得真才实学,沉迷于畸形的成功,只能是与求知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也势必会影响到在如高考这样一种检测值高、覆盖面广、含金量大的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2.勤学多思,善于发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发问与治学的关系古人已作出精辟的论述。在高一之前,我较为内向,不善发问,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的内容。经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谈,我逐渐鼓起勇气开始发问。最初所问的问题大多是公理、定理等一些客观公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问问题也逐渐转变为主观思辨后所梳理的一些难题,甚至敢于讨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些许疏漏。经过不断的锻炼,才使我由被动的学习走向主动的思考,与老师的关系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转为朋友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脚,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问题。记得在高中每节课后,我们班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每当下课时,许多同学都围在黑板前共同向老师请教问题。即使暂时没有疑问的同学,也认真听取他人的问题,参与讨论。集体的智慧往往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成果。手耳脑并用,的确能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集思广益无异于借他人的脑袋为自己思考。
3.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进步的过程就是认识不足既而弥补不足的过程。上文所说的好发问的习惯其实就是我从身边同学身上学来的。大家都应该谦虚地学习他人的长处。贤于己者取其长,不如己者戒其短,等于己者重切磋。三者中最难做到的恐怕是最后一条了。我们尚处于少年与青年的过渡期,实力相近的同学之间常充满或隐或显的竞争意识,尤其身处物欲渐烈的社会,学校里也或多或少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坦率的说,同学之间并非完全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多少还有些互相封锁的倾向。这一点在我身上,也曾有所反映。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正视这种倾向,拓宽自己的胸怀,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真正做到心无杂念的治学求知,共同进步。宇宙无限,人生有涯,个人太渺小,群体才万能,登高能望远,天高地自阔。
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俗话说:“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针”。学习的过程必然要付出艰辛,尤其是要获得卓越的成绩,就更需要加倍的努力,这是无须赘言的常识。回顾六年的中学生涯,在学校,那紧张激烈的苦学情景历历在目,在家里,夜深人静,孤灯独坐,父亲的谆谆教诲,母亲催促我休息的声音仍在耳畔回响,老师的教育、亲人的呵护、自己的努力,综合的结果等于成功。大量的做题练习,分分秒秒的时间投入,丝丝缕缕精力的倾注,是成功的前提。然而这并不是说要一味苦学,做苦行僧、书呆子,如若这样,就悖离了学习的目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人生价值座标也就倾斜了。我的经验是充分合理地安排时间,制订周密细致的计划,一天当中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做,结果是什么,都应做到胸有成竹。精神饱满地面对每一天,你会逐渐从苦中体会到乐趣,既而将学习当作一件大事,毫无保留地投入。同时,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忙中偷闲,适当地锻炼,或听听音乐,看看体育比赛,在娱乐中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5.集中精力,追求高效
万事只怕“认真”二字。学习也一样。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一旦进入学习状态就应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认真是高效的前提。我也曾经错误地将时间与效果划上等号,一味打时间仗、疲劳战,结果效果并不见佳。后来才逐渐体会到,三心二意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干一小时。举个现实的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当你在玩电脑游戏时脑子里还在琢磨数学题,玩得自然不尽兴,反过来道理亦成立。学习不是空想,不能心辕意马、心游万仞,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心无旁鹜,专神专注,才有指望得到灵感女神的垂青。
三、淡化分数,重在做人
高中教育虽然受到高考的影响,应试成分较多,但思想的陶冶永远是重要的。我的老师与班主任就很重视这一点。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应考只是一段特定时域内的任务,且绝不是学习的目的。生活是丰富的,我们应该拥有亲情、友情以及将来的爱情,不能让科学文化的学习占用了所有的时间,也不能让成绩的好坏改变生活态度。我在进入高三后曾遇到一些挫折,关键时刻是朋友伸出了友谊之手,伴我走出低谷。同样,在四、五月份频繁的模拟考试成绩不很理想的情况下,又是老师与家长的帮助,让我正视考试,放下心理包袱,在经历了短时间的休整、端正应考心态后,终于又鼓起勇气,以从容和高度自信的心态走进考场,最终获得满意的成绩。高考硝烟已经散尽,鏖战的鼓声已经平息。我深知,成绩属于过去,分数不是一切。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们中有一大批实力与我相当或胜过我的人,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是必然的。在这个群体中,某一个人在考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比别人多考出了几分,最终问鼎“状元”,这是有极大偶然性的。因此,对高考成绩,正确对待,淡然处之是明智的;忘乎所以、得意炫耀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以上是对高中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些体会,下面针对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谈一些个人的感受。
高三学习异常辛苦,真正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就会发现累得不仅在体力,还在心理。社会对高考普遍较为关注,有经验的老师与家长也会让考生感觉到他们无言的期望,方方面面的压力往往会造成高三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态的调整十分关键,我在这方面既是失败者又是成功者,因此感触颇深。
进入高三,周围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校领导以及年级组对高三年级极为关注,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的增加题量,增加难度,这是对学生身心承受力与毅力、意志的严峻考验。
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使是关系原本很好的同学也或多或少地有了层隔膜。事后想起觉得这的确是正常现象。但当时身处其中不禁也头脑发热,
无端的给自己戴上枷锁,变得紧张起来。又由于没有很快从现有模式的考试转型,使得在模拟考试中连连受挫。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越想考好越考不好。越考不好越是着急。多亏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了问题,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逐步开始心理调适,正确认识考试与考试结果,心平气和开始备考。回顾高三一年的学习生活,有以下几条建议。
1戒骄戒躁。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的确很枯躁,如果没有耐心,粗枝大叶,或自满自得,或自暴自弃,看似影响不大,实则极有可能遭致失败的命运,无功而返。
2.保持自信。进入高三后有的同学会表现得很亢奋,甚至模考一路凯歌高奏;还有的同学过分低沉,自暴自弃。事实证明这两种同学在高考中都很难成功。前一种同学被胜利冲昏头脑,一时的高分并不能代表实力的提高;后一种同学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竞争,自然没有热情投入备考。我们应该既不受前者的干扰,又不受后者影响,既不能盲目自信又不能消极自弃。同桌曾送我八个字“心如止水,宠辱不惊”,我觉得这是高考前最佳的心理状态。
3.提早准备。这是我当初忽视的地方。最好在集体复习前完成自己的第一轮复习,这样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就可做到有选择地学习。同时有准备地面对模拟考试,不会因为总打无准备之仗而产生厌考情绪。
4.广泛交流。与同学搞好关系,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既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又有利于感情的倾诉。对于身心憔悴的高三学生,这点非常重要。
最后祝大家心情愉快的度过最充实的一年,问心无愧地走进考场,为高中生活划上圆满的句号。(文/史方舟)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