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25日电 热热闹闹的国际高等教育展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很多内行的家长经常感叹:为什么来的尽是些国外的三四流大学。不仅是教育展,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也存在这种状况。为此,教育部国际教育合作司司长助理关键,向国外10多所著名大学发出热情邀请:中国正在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希望更多国外一流大学进入中国合作办学。
今天是2002国际教育合作周开幕的第一天,9月25日到27日,会议专门举行为期3天的“中美教育合作研讨会”。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成了今天与会者关注的热点。
“1993年到1995年,北京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批准和管理部门五花八门,办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北京是国内较早出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城市,1993年诞生了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回忆几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市教委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丁红宇说,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6年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审批程序的若干规定》后,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步入正轨。1998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年检力度,在办学标准、申报材料等方面严格管理,逐步解决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1家。应该说,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产物,中外合作办学补充了我国教育的不足,满足了受教育者接受国外教育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国内普通高校持续扩招,也难以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专家说,以现在每年10万人出国留学的趋势看,国内教育机会仍显不足。虽然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657家,但潜力巨大。
但与此同时,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合作办学初期,国外三流四流的大学创先进入中国,国内一些办学机构不分对方水平如何,拉来“洋校”就挣钱。“野鸡大学”、“骗子学校”一度成为某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代名词。“我们希望好大学能够以积极的态势进入中国。”关键对台下十几所美国大学及教育研究机构代表发出邀请。“现在美国三流四流的学校很积极,相反,处于前列的大学还在观望。”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通过中外教育的“嫁接”,促进国内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因此,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了提高“外方”质量的阶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教育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具体来说包括跨境交付,如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境外消费,如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商业存在,如中外合作办学;自然人的流动,如国外师资的进入。关键说:“在这四方面,最具延伸性的就是中外合作办学,政府也一直在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谈到酝酿已久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关键表示“很快就要发布”。今后,政府将在两个方面鼓励中外合作办学,一是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二是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办学。丁红宇也透露说,即将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可能允许办学机构盈利,在按相关法律交税后,办学机构可以得到相应回报,相信这会大大刺激国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本报记者 刘万永)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