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教师园地:来自高考语文评卷场的思考(2)

http://www.sina.com.cn 2002/09/27 13:19  中国教育资讯报

  五、结构

  从结构上来看,存在问题的主要是议论文和散文。在评卷时,只要是每一段有中心句的,一般都能在40分以上(偏离题意的除外)。最怕那种整篇文章就三段话,开头和结尾各一百来字,中间一大段文字又是记叙又是抒情又是议论的,看很久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中心,这就是中心不明确。而中心明确是可以通过严谨的结构体现出来的。比如有个学生用小标题
的形式写了三个人的选择:屈原的选择,陶渊明的选择,我的选择。能让读者对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一目了然。还有个学生写的文章的题目是《心灵的指南针》,开头用了排比句例举古今有着崇高伟大的心灵的人,归纳出中心:因为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根指向崇高心灵殿堂的针。然后就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德国总统告诉我,心灵的指针要指向真;曾哲告诉我,心灵的指针要指向善;黄慧告诉我,心灵的指针要指向美。整篇文章看起来结构紧凑,脉络清晰,中心很突出,评卷老师能不给他打高分吗?

  还记得2000年

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吗?有一篇满分的作文题目是《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作者从“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顺理成章地总结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这个主题,读来觉得轻松自然,一气呵成,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巧运匠心啊。

  所以我觉得结构上的训练应把重点放在突出中心句的训练上,尽量把观点或者思想分解成若干层面,每个层面都用一句简短的语言作总起或总结,让文章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分解的若干思想共同来凸现。当然这只是针对议论文和

散文而言,记叙文的结构基本上没什么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六、语言

  虽然这次评卷只见到考生作文的内容,看不到其他有关考生的任何信息,但有时我们仍然可以凭考生作文里的语言来判断该考生是哪个地区的。比如“灵魂深处出现了两把声音”,这里的量词“把”显然用不对,而在广州话中,却是对的,这个考生是在用广州方言写作。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有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让人忍俊不禁。这是语言这个考查点存在的问题之一。

  其次,这次广东评卷场上有一个倾向: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如果语言的驾驭能力好,而在结构或立意上有所欠缺的,还是会宽容地对待,而给比较高的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倾向。语言能力是基础,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体现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而广东(至少是我所在的粤西)语文素质普遍不高,社会上,媒体对粤语的厚爱影响着学生对普通话的接受,所以学起来,用粤语的语法加上普通话的文字就构成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语言。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算一个问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普通话表达,更正学生用方言写作的习惯,指导学生多看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言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七、字体

  字体虽算不上作文评分的重点,可在实际操作中对评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字体美观,字迹工整的,印象分就可以给多几分,写错了几个字也可以原谅;字体不美观,鬼画符样叫人难辨的,对不起,同等水平的作文,你就比别人少几分。这并不是说评卷老师以字取人,字如其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字迹工整起码可以说明这个学生态度认真,认真的学生素质不会差到哪里去;而字迹潦草,草得让人分辨不清的,你说他能认真到什么程度?

  在评卷时,看到很难辨认的字体,我就会叹息,想着回去之后一定狠抓学生练字。不知现在有多少中学开设了书法课,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开设的。练书法可以修养性情,改变学生急躁不认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在抓练字的同时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因为既然是练就要有练的内容,一些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就可以拿来抄写,抄得多了,自然积累就多,不是一举多得吗?当然,开设书法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成为书法家,只是要求他们的字写得工整一点,容易辨认一些。

  八、文体

  据抽样统计,考生们较喜欢选择议论性的散文模式作为作文的体裁,写这类文章的占44%,写记叙文的占31%,写议论文的占12%,写小说的占7%,还有写寓言的、写信的,体现出今年作文的一个特点:文体多样化。从评卷场打分的情况来看,议论性散文往往得分较高。因为它兼有议论文的观点分明、中心突出和散文的语言流畅、文采飞扬的特点,评卷老师很容易赋分,所以深受喜爱。而其它文体,议论文要很深刻,记叙文要很感人,否则是难以拿高分的。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妨让学生多练习写议论性的散文。

  不过,不管是哪种文体,只要运用得好,在中心、题意、结构、语言上没多大问题,还是可以拿到较高的分的。最怕的是什么都想尝试,什么文体的特点都有,让人不能确定这篇文章到底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对一等卷的文体要求是:符合文体要求。这个“文体要求”是指各种文体应该具备的特点了。比如要写议论文,就不能有过多的记叙,以为这样是夹叙夹议,实际上给人的感觉是你不懂得分析而用记叙的文字来凑足字数。写记叙文,又先来引用材料,分析材料,再记叙自己的故事,

读后感不像读后感,记叙文不象记叙文,弄成了个“四不象”,这就叫“文体特点不鲜明”,当然分数就不会高了。要避免犯这种错误,就得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这也是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了。

  有人说高考是一根指挥棒,老师和学生们在这根棒的指挥下调整着前进的方向。我说高考评卷场对作文的评判标准,对作文教学更是起了导向的作用,高中作文教学绝对不能脱离这个标准而进行。我们可以依靠这个标准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调整作文教学的方向,有的放矢,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可以提高了。(作者:江海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