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一些媒体报道中,不时出现关于教师是“高收入阶层”的议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现在的教师不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而已经变成了通体发光高热不断的“电炉子”。因此,一些人打起了主意,不断向学校和教师“挖钱”。
日前,笔者到一个并不富裕的县城采访,正值此处为一种水鸟过节。一看便知,这个“鸟节”也是“某某搭台,经济唱戏”的意思,为的是宣传此地的知名度,以便招商引资。 可惜的是,仅此鸟节一个开幕式,即有鼓乐喧天,花团锦簇,稚子摇旗,黔首引颈。知情者说,连迎宾的客车、站岗的交警都是从别的地方借来的。其规模之宏大、排设之辅张、劳民之众、费资之奢,足以令有心投资者却步。谁都明白,这样“形象”的场面,少花钱是办不下来的。
此时,一位在此地“省重点中学”任教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上个月的工资已被扣发。不仅是他,全校教师今年都少领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俱是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捐献”给县有关部门了。
据记者所知,目前仍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地方并不鲜见。在某些地方领导眼里,“政策”不及“对策”,“政绩”重于“生计”。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尚不如人意的地区,教育经费已成为某些部门和人员的“稳定收入”,动辄一刀切下,不揣肥瘠。一位老师说,自1990年以后,他们学校的老师就未曾按时足额拿到过本应属于自己的工资。
目前,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正在逐步改善。但这个改善,绝没有达到使教师整体“先富起来”的地步。绝大多数教师的付出仍然属于“爱的奉献”。特别是,党和各级政府为保证教育发展,想方设法保证教育经费适度增长,保证基层教师的合法权益,这本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德政。对这笔钱,仍有人以种种名目截留挪用,以子孙钱为自己“树形象”、搞“政绩”,这已不是用什么眼光看待教育和教师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党性、良心和人格的问题。
教育经费不是财政收入,教师工资不是活动基金,教育工作者不是高收入阶层。客观看待教育发展和教师待遇提高,是教育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民族现代化的前提。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目前还是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在我们刚刚实现“两基”,在贫困地区仍为“普九”努力,在知识经济不可抗拒地走来之际,还是少动揩教师油的脑筋为好。(作者 蔡闯)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