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我们刊发了一位正在读新闻系研究生的女同学的来信《读研只是为了有一份好工作?》。来信虽然只是这位同学个人的经历和观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诸多年轻学子的困惑。就此问题,不少读者写来文章表达他们的看法。
读研,在于构筑新的平台
刘三平同学,读了你给《中国青年报》的信。恰巧我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已有30年的工龄。这些年接触了一些此类事情,我的孩子也在一所名校读研,思想上有一些考虑。因此,把我的想法与你交流一下,仅供参考。
一、到啥时候,努力学习、丰富自己都没有错,也不会错。猛一听,你也许觉得有点空,也许认为是套话,可我不这样看。任何地方,总是需要有人干活的。虽说新闻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但毕竟是知识渊博而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最为适宜。我经常鼓励身边的年轻同行,要在法律、经济、社会学等方面有所储备,这样必有大用。
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记得我送孩子去上大学时,经人介绍,我认识了一很有威望的老教授(已退休),想请他指点一下。老教授两手摊开:“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学里是学不了多少知识的!”我们一听十分诧异,孩子十年寒窗苦多不容易,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大学,又省吃俭用供养他,就是希望能学一肚子的知识,你老教授居然说什么“学不了多少知识”!老教授又说:“大学里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研究的方法,学会做人,否则就不能算合格。”转眼四年过去,再见到老教授时,对他的话记忆犹新,理解得也更深。
三、做新闻的,的确如你所说,应是个有思想、有能力、有个性、有正义感、有良心的杂家,在目前,也的确很难。不少人没有实现自己的初衷,成了你说的“新闻匠”。好多人觉得“新闻无学”,只要按照惯例、服从命令,文章好孬都无关紧要。不过,受众还是喜欢好文章(节目)的。如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走到哪儿也是受欢迎的。在社会不断发展中,新一代的新闻高手正在孕育着,要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四、一些同学的世故,使得你看不惯,受不了,我想大可不必。社会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评价的标准终将走向客观公正。学校里,的确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努力学习的也不在少数。问题是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力的大小,也就是抗干扰能力的强弱。扎实登攀与走捷径,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捷径虽然省力,但不是人人都能走的,即使走了,也不是效果都一样,也许走起来更累。
五、社会用人标准正在变化,由重文凭到重实际能力,几篇应景的文章是唬不长久的。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今年的技术学校招生又升温了。深圳的高级技术人才十分缺少,招聘时开出的工薪报酬已超过研究生。这些都说明,社会需要实干家。
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一门学问。研究生毕业,不仅仅是读了大量的书本,还要读懂社会这部大书,读那些活生生的知识。人生需要大舞台。大的舞台空间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好地表演、展示才华的条件。读研,就是在构筑新的平台。一旦你的劳动与社会需求合拍,便会融进去。
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要干大事业,不仅是有大抱负,更要多积累。积累,是件十分辛苦甚至烦心的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刚刚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大的激荡,浮躁不安与取向多元的特点更为明显,阵痛和苦闷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积累没有错,也永远不会错。
说了这些,不知是否能与你产生共鸣。但愿我们能多交流,成为忘年之交的朋友。(作者 朱华昌)
找工作是我读研的目的
我不得不承认,我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因为眼下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我不得不这样做。“考研热”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现实情况下,人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大部分还是看你的学历,看你的证书,至于你学到多少实际知识,他们无从考核。学历、证书就是敲门砖,没有这些砖,可能进不了好的单位,甚至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的噩梦可能会在自己的身上续演。尽管社会在大声呼吁,要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学历和证书,可是有几个用人单位真正做到了?又有几个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视学历、证书如无物,而甘冒将来可能失业的危险?
姑且承认,现实社会功利性很强。如果说几十年前的学生是为了理想而学习的话,现在我可能会对他们嗤之以鼻,嘲笑他们思想陈旧。我承认我很功利,为了将来能有份好工作,拿高薪,有好前途,我不得不随着社会的潮流一起向前,否则就可能被社会淘汰。而理想只能是太阳周围的一些美丽的光环而已。有句话说得好: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现实的就业形势会把理想打得东倒西歪,所以大家不得不把理想暂时扔到一边,去考英语4、6级,考T(托福)考G(GRE)等。我实在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所以我必须像刘三平同学说的那样“去为自己的简历争取珍贵的硬件”。能找到一份工作,从小里说是为自己,往大里说是为国家,如果学习不是为自己,那么为国家也只能是一种美丽的空谈。
读研为了一份好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关键在于用人的体制还不完善,用人观念还很陈旧。假设用人单位能够真正做到“用人惟才”,“看能力不看学历”,“重实际不重空谈”,那么我何尝不乐意坐在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充分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作者 赵子君)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学生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中国新闻事业研究室主任,带研究生。看了《一个新闻系女研究生的自述》后,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我很传统。几年前,我带第一个研究生时,我对她的要求是:尽可能地多读书,不管是什么书,只要你有兴趣,你就要投入地去读。今天你如果还对金庸、古龙感兴趣,那么去读那些武侠小说好了,直到你再不想读它们了为止;明天若心血来潮又对哈贝马斯、布尔迪厄感兴趣了,那么就再“投入地爱一次”吧。研究生这三年,你除了读书,什么编个书呀,教个课呀,这些都不要去干,那些小钱千万不要去挣。因为,这三年你除了读书什么都不干,合情合理更合法。想去赚钱、经商、走仕途……你今后有的是机会。但是,除了这三年,今后你再想什么都可以不干地“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太不可能了。多读些书吧,这对你的一生最重要。
我很守旧。我对我带的女研究生说,我不主张你再去考博。生为女人,你们该干的事情多得很,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相夫教子……这些对一个女人很重要,比别的都重要。一些考了几次研都落榜但还要再考的女生找我,我对她们说,放弃吧,天涯何处无芳草,千万别把一生的幸福押在考研上。
一个专业课考了第二名,却因外语就差那么一点的女孩给我打电话,她说明年再考就26岁了,年龄上就是劣势了。我反而暗暗替她高兴,因为她没有忘记她是女人。我很关心学生。我明确告诉他们:如果你们想挣些钱改善一下生活,我会帮你们去找。你不是曾干过电视吗?那就把你介绍给电视台的制片人吧。你不是学外语出身吗?那就把你推荐给我的在国外媒体驻京办事处工作的朋友,帮他们翻译些东西,劳务费比本土机构高不少。我曾把有的研究生从自己每月的二百多块钱中省下一百寄给农村弟弟的事讲给一个电视台的制片人,她立即表示:到我这里吧,不会做片子没关系,就给我接接电话,打打字,我不会亏待他。
我很理解学生。现在的研究生,学业的压力,论文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实在都太大了。我实在不敢奢望我的学生今后能像我这样,在电脑前一坐可以心如止水,万籁俱寂。但我真的想告诉他们学问是值钱的,活跃在今天中国新闻研究前沿的一大批学者,他们不是穷光蛋。但是,这里的十年冷板凳是必须要坐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自然,这是常识。如今,研究生里准备再用十年时间去完成人生的原始积累的人太少了,但我尽量地去理解今天的学子,决没有把自己的苦难过去作为审美对象加以炫耀的意思。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学生。在冰凉的消费主义面前,在“35岁以下、英语六级以上”面前,在大学生就业招聘会黑压压的人群面前,身为导师如我者的“谆谆教诲”不免苍白。我们是朋友,还是听我一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难道老天爷就那么不开眼?我不相信!(作者 时统宇)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