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主持:于冰
背景:据报道,为了优化县处级领导干部的结构,以适应新形势对中级领导层面的高学历、高素质要求,今年年初,内地某市市委决定实施“双五工程”,即在今年公开选拔500名优秀年轻干部,引进50名博士。并计划用3年时间,引入100至150名博士,使每个县处级领导班子中都能有一名博士,以适应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需要。此前,该市引进的几位博 士为当地的经济腾飞发挥了显著作用。对此,有人赞成,认为让“县官”知识化很有必要。博士从政后,可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直接地检验和运用多年来学到的专业知识。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让博士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作出成绩,并非一定要在“县官”的岗位上才能作出,说不定做“县官”后,行政事务还会荒废了其业务能力。请对此发表你的看法。
“县官”高素质是入世的需要
成能名(《深圳商报》读者):加入WTO后,我国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在许多媒体都提到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因为入世后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进行改革的地方最多,涉及到政府部门行为的国际条例也是最多的,政府部门面对入世后的改革力度和改革的步伐,将成为影响我国入世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政府官员的素质对于我国的改革,尤其是入世后的政府改革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人员的高素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入世对政府意味着什么,从而能够更好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政府的改革和推动政府改革,可以说,政府官员的高素质,使政府入世改革具有了一个很好的人才基础。何况,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在政府官员高素质这一方面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实证。我认为,政府官员的高素质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知人善任是根本
子笑(某开发集团高级工程师):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知识化、年轻化,就是想让德才兼备的青年知识分子走向领导岗位。而博士成批从政这一政策,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为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背景中提到该市在此前曾引进博士,为当地的经济腾飞发挥了显著作用,已经证明那是成功的经验。当然,博士从政,会影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这同样是很实际的问题。但博士有很多种,人各有长,人各有志。有的从事某个领域的应用科学研究;有的从事某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有的专业素质好,领导能力也强;有的学术精专,志在科学研究。显然,只有博士中的一部分适合去当领导干部,以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抱负;而对一些专注于学问的博士,则应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潜心做学问,搞业务,当杰出的专家、科学家。陈景润要是还活着,早已该是博士生导师、世界级的数学家,让他去当县长、市长,同样是浪费人才,我相信他也不干。适合就是好,我们相信政府在选拔、引进博士的时候,会全面把握干部的标准,而聪明的博士们,也会在选择中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千里马”喜遇“伯乐”
谢丁(公务员):博士从政是件好事。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博士生往往只是戴一副高度“酒瓶底”,埋头于书本中的“象牙塔一族”。然而,如今这些“千里马”、“万里驹”终于遇到了慧眼识金的“伯乐”———政府。今后,让这些“宝马良驹”们驾辕拉车,想必可以更好地奔驰在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上了。
我认为,让博士生做“县官”的举措,是为中国政坛的“明日之星”们大显身手提供了一条最佳途径。我的一位亲戚,1993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深圳的政府机关工作。弹指一挥间,如今一晃近十年过去了,当年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已成长为政府某部门经验丰富的副处长。由于他素质高、学历硬,加之能力强,因此在领导与同事眼中,都是工作上的一把好手,领导夸他工作有方,同事赞他高屋建瓴。去年提拔处长时,不论笔试还是面试,这位亲戚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顺利晋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亲戚现在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从我们身边许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身上可以看出,高学历领导干部具有知识渊博、眼界宽广、思维敏捷、分析和决策能力强等很多常人难以具备的优势,在未来与国际接轨、日趋正规化的政府机关工作中,可以站得稳、吃得开,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此等“千里马”喜遇“大伯乐”的好事,的确可喜可贺,值得提倡。
是人才高消费的又一表现
瞿明光(深圳福永镇读者):某地欲使县处级领导班子中都能有一名博士的做法我认为很不正常,它是当前人才高消费的又一种表现,如任其发展,不令人不忧虑。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科技”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理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学有专长的博士们创造优良生活环境、为其提供施展科研才干的舞台,使博士们为推进我国自然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说,在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的确太少了,我国的高科技许多方面在世界上也不拔尖,多年以来国内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而今年咱们的邻国日本就有两人荣膺此奖,想起来就令人汗颜。倘若我们热衷于博士从政,无疑使博士们在繁忙的政务及没完没了的官场应酬中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既难以抽出时间搞科研,也无精力不断地充电学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要不了多久,当“县官”的博士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落伍于时代的科技潮流,从而也导致国家宝贵而又稀少的高级研究人才荒废了业务能力,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了解博士成批从政这股风的弊端。
博士的领导水平够高吗?
王锦南(核电站员工):曾经读过一则报道。说的是一名博士到一国家级贫困县担任副县长,负责科技扶贫方面的工作。在几年的任期中,这名博士尽职尽责,恪尽职守,但由于领导方法的欠缺,使得他与别的领导不能很好地配合,导致扶贫工作并无多大起色。
我以为,博士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为社会、为民族服务,若中途抛弃专业去从政,给我倒有暴殄天物的感觉。一个人成为博士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心血,国家也为他成为博士付出了很多。当国家需要他做科学的时候,他不该放弃自己最擅长的专业而去从事一项自己非常陌生从未做过的工作。再说,从政者都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那些从政者的学识、经验、领导才能、领导艺术无不经过实践的磨练。十几二十年的从政经历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真正为老百姓办事。一般来讲,一个读了十几二十几年书的博士从政,就没有那些一直从政的人那么高的领导水平,他们更多地是用一种研究式的方法来进行领导工作。相比那些长期从政者来说,博士从政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失败。
社会需要的是从政者能够有丰富的知识,而不是博士去从政。博士从政,空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具有领导者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方法、艺术和作风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而这都需要时间。所以说博士从政一定要慎重。
从政若失败怎么办
刘文(公务员):博士渊博的专业知识固然对工作有帮助,但并不表明就一定适合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从政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更需要行政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博士从政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所有的结合都是成功的。博士成批从政,有人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作出成绩,但也会有人更适合做学问而不是当领导。近几年,媒体就披露过多起高学历者为官失败的实例。
而且,如果从政失败,博士们将去留两难。尽管从政失败,按照现行的体制,博士们的职务和级别也是难以降下来,而且,用博士来装点门面的地方也不好轻易把博士推出去,博士们要留下来按说是不成问题,但做个混日子的庸官对想有作为的博士来说,从个人价值实现上来看,也是失败的。而且培养一个博士不容易,博士如果成了一个庸官,绝对是社会资源的一大浪费。选择“留”的话,博士们从政期间,始终要面临着做学问与做官的矛盾,从政事务繁忙,做学问会受影响是肯定的。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博士们经过几年的官场生涯,还做不做得动学问,就要打个问号了。
编辑附言
博士并非都是学究
本话题来稿数共49件,其中认为博士成批从政没什么不好、不值得担忧的有24件,其余25件则基本上表示此现象值得担忧,认为博士从政需要慎重进行。
从来稿情况看,有相当多不太赞成博士从政的读者所担心的多是“惟文凭论”、博士资源浪费、博士领导艺术不高等等。有的人觉得博士就应该去搞科研,搞行政是大材小用。还有人反对博士(成批)从政的潜在理由仿佛是行政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如此等等,我觉得可能有点以偏概全之嫌。其实,很多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博士并非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博士中也有思想活跃、素质全面的领导型人才。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天生个性上就具有感召力,有领导人气质,热衷社会活动,那么他即使读书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再去从政也没什么不可以。这其中,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有的人没念太多书,一直在基层,锻炼再多年,并没有多少长进,也不一定适合当基层领导。当然,更不用说,有的博士读的专业是社会学、经济学等,那么他到现实领导岗位上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可能在领导岗位上干得很出色。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