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振岐
植物保护工作的任务是防治病虫草鼠的危害,确保农业生产的高产和稳产。指导植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是植物保护学,它是研究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科学。
人类与植物病虫鼠害害作斗争历史悠久。从古代到现代,农业病虫草鼠害时有发生,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一次又一次巨大的灾难。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进行植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工作,在《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勿食我黍”关于与鼠害作斗争的记载;《春秋》中也记载了蝗灾的防治。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各种农业灾害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代就已经知道用药草熏蒸、炭火逼攻、洒草木炭等方法防治虫害。同时,祖先们也非常重视防治虫害的立法工作。在公元25年,汉光武帝发布了既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道治虫法规。
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人类与植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主要依靠经验;十九世纪中期以后逐步进入了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开展防治的阶段,与此同时也给植物保护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进入了重视依赖化学药剂防治的新阶段,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但长期使用药剂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出现了如农药残毒污染环境和人畜健康,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再猖獗等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药的使用。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人类对各种农业生物灾害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更加有效。植物保护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植物保护学已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鼠害学和杂草学五大二级学科的划分,在二级学科下又有许多新的分支学科。不同的高等学校可以有不同的重点和特色,以便培养出适合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当然,更高级的植物保护学专门人才还需要经过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和训练。
当前,农业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仍是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高产、稳产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类对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研究再不是单凭经验和简单的传统技术,而是依靠现代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相关的先进学科理论和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危害植物的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有的病虫害是世界性的,如小麦锈病靠高空气流传进行远距离传播,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蔓延。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贸易日益增加,一些检疫性病虫草也会增加,这就需要植保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一道,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为世界各国植物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也是植物保护科学大发展的世纪。衷心希望更多的青年人积极投身到这一为国争光的战场上来,为我国植物保护科学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认识院士
李振岐院士,1922年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先后兼任植保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抗病育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职务。
李院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与小麦锈病研究,是我国植物免疫学教学和小麦锈病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35名和11名进修教师。主合编专著教材7本,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4项。199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