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大学 曾高远
心之壁
我是什么?我常常扪心自问。是眼前这个称为“我”的封闭物体吧!那么,我的心也应该是封闭的了?
人们为了解别人和被别人了解,为喜欢别人和被别人喜欢,为别人眼里的自己消耗着自己的生命,结果还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不想如此浪费生命。
所以,我决定以自己的方式骄傲地活下去,不用为了解别人或者被别人了解,也不用为喜欢别人和被别人喜欢。不管外面世界怎样,只要这个封闭的肉体活着,我的心都可以在心之壁的保护下得到宁静和安全。这还不够吗?
可是,当晚自习结束的钟声响起,我独自走出已经空荡荡的教室,只听见自己“,”脚步声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当寝室里的室友们收到笔友和同学的一封封来信,而我却两手空空。我呆呆地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当我独自漫步校园,看见花园里、凉亭中一对对恋人呢喃时,那种心情代表什么呢?
与同班同学在路上偶然相遇,我故意装作没看见,对方也不打招呼,就这样各自走开。那时的心情,又代表什么呢?
一个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因为他甚至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因此,所谓友情也好,爱情也罢,都不是永恒的。人们只能努力去保护这些泡沫,努力使它们持续下去。我不想为这些无谓的东西辛苦地活着,自然,这些心情都是毫无意义的。
军训的时候,教官要大家唱《打靶归来》,一群人中,只有我会唱这首歌。在几个同学的极力推荐下,我很勉强地当了一回老师。听到那么多人一句一句跟着我学,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使我不禁有些陶醉。那时的心情,代表什么呢?
考试的时候,我把熬夜背书的成果答到试卷上,而坐我旁边的那个人则把事先用铅笔写在桌上的东西抄到试卷上。结果,他的分数比我高出好几个档次。当听到同学们对他的高分啧啧称赞时,我默默地坐在一旁。这种心情,又代表什么呢?
一个人是什么样子,自己清楚就行了,别人肯定也好,否定也罢,是别人的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强迫肯定自己。我清楚这些。因此,这些心情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是什么让我在深夜翻来覆去听着同一张CD?是什么让我越来越沉默?是什么让我在最热闹的场合突然莫名奇妙的感到孤寂?
在不断痛苦思索中我逐渐明白了。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的心灵也早已有了“群居”的烙印。心灵的形态是变化多端的,可以用它来伤害别人,也可以帮助别人。如果仅仅用心之壁将自己和他人隔开,虽然可以减少许多麻烦,却也失去了别人的关爱和帮助。
我要回去,回到人群中去,哪怕又有互相伤害,哪怕友谊的泡沫还有破灭的时候,哪怕纷繁的人际关系会让我精疲力尽,我不会后悔。
2002年8月,我的大一生活已经结束了,而把自我封闭起来的心之壁,也即将崩塌……
现实
经过高三的消耗战,身心都已疲惫不堪的学生们,对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去年夏天,当我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就不由自主地开始幻想自己的大学生活了:每天享受完美味的早餐后从容走进教室。老师的讲解精彩而极有效率,再加上大学课业不重,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晚上回到宽敞明亮的寝室,舒坦地看看小说,和室友很融洽地聊天。那样才是读大学吧?
有本书上说过:“在没有充分的根据之前,不应该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现在想起来,这话的确寓意深远。我的那些没有任何根据的想象,到校后显得荒唐可笑:食堂要为数以千计的人准备饭菜,大锅菜的质量当然不会很高;往往需要迅速穿过大半个校园才能按时赶到上课的教室;老师们授课风格各异;大学的课程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寝室并不宽敞,二十平方米的寝室要住六个人;室友们来自四面八方,各有各的习惯。
没来得及作好思想准备的我在最初的一个月里相当不适应。比如有一天我连续三节课迟到,惨遭老师白眼。再如有一次提着水壶在学校里转了一个小时都找不到开水房,最后发现它居然就在离寝室很近的地方。还有和室友为争夺窗台的使用权吵架啦,在网吧里被摸了钱包啦……总之,这是很糟糕的一个月。幻想与现实的落差,摔得我好痛。我感觉现实的一切都在和自己作对,如果一切都能照我想象那样发展就好了。
好在人毕竟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当我不再迟到,也不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室友争执之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开始对现实的大学满意起来。当时我在图书馆里,从一个书架走到另一个书架,寻找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才发现仅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就装满了十几个书架。如此算来,这座图书馆的藏书真不知道有多少!如此浩瀚的书海正如知识的海洋,我可以在这里依照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尽情地获取知识啊!到大学里面就是来读书的,能读好书就行了,其他与之无关的细节其实真的不重要。豁然开朗以后,之前的想法立即显得那么幼稚可笑。要让事情都像想象那么顺利,是不太可能的,还不如心怀对现实的感激尽量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从那以后,虽然不顺心的事还是时有发生,不过更能吸引我的,还是那些欢畅的事。周围的环境虽然没什么改变,但我却越来越喜欢。寝室虽然不宽敞,但总还算明亮;食堂的饭菜虽然说不上美味,但至少卫生,而且品种繁多;老师们的教学虽然暂时并不适合自己,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习惯的……
所处角度不同,尽管看到是完全相同的事物,感觉也就完全不同。对同一事物,站在理想的角度上,看到的都是缺点;站在现实的角度上,才能真实地体会其优点和缺点。
这就是我大学初年的倾诉,也是我的心语。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