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的学生小王最近有点烦:同一间寝室里住着6位不同年级的同学,有的习惯早睡早起,有的是典型的“夜猫子”,晚上看书、聊天到深夜。由于作息时间不统一,小王说他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每天上课昏昏沉沉。
据了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武汉科技大学近6000名学生集中住进了洪美公寓。不同年级、不同院系、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混合杂居,打破了以往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学生寝 室的局面。同一间寝室的同学由于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作息时间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异,狭小的空间里每天都演绎着酸甜苦辣的故事。
某学院一个班的35名同学分别住在3幢宿舍楼的13个寝室中,每次班委要通知什么事总是“上蹿下跳”,一时通知不上的,还会引得同学有意见。据该班一名班委介绍,全班同学集合一次最少也得半个小时,先来的等不及又散了,上学期他们只搞过两次班集体活动。“大家上课还在一起,下课就形同路人了。”
记者走进该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小范的寝室,感觉这里真是一间名符其实的“大杂院”:寝室里的6个成员分别来自1999级、2000级和2001级,其专业分别是机械、计算机、信息、英语、行政管理等。小范说:“我们寝室里学理科的室友比较理性一点,学习经验丰富;学文科的心思细腻活泼。大家在一起共建家园,生日啦,节日啦,开个别开生面的小party,感觉还不错。”
文法学院的小关同学则是一名与专升本及自考生住在一起的大三本科生。他认为,专升本的同学中很多人以前学过其他专业,相对而言他们的兴趣爱好广泛一些,在书画、舞蹈、摄影等方面各有所长,让人羡慕不已;自考生有工作经历,知道自己欠缺哪方面知识,目标明确,他们很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非常努力。小关说:“让专升本的同学及自考生渗透到本科生群体中,是一种活性因素,能使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激发我们的紧迫感,使我们将松了的弦绷紧。”
今年刚入校的小李在谈到同寝室的学姐时,眼圈都红了。“她们既像我的亲人又像我的师长”,她说:“刚入校的那段日子,心里好迷茫,学习生活乱成了一团糟,是她们安慰我,并教我制订了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现在我明显觉得自己成熟多了,充实多了。”混合杂居的同学都有这样一个认识:不同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冲突,但在不断的磨合中,大家都学会了宽容和谅解,学会了和不同层面的人沟通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寝室杂居现象,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应涛认为,高校教育正日趋社会化,生存教育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杂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适应和交往能力,使学生在与各类群体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总体来说,文科生在英语、人文知识和形象思维方面占优势;理科生在数学、技术知识和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文理渗透,横向交流,信息沟通,能弥补专业限制所带来的思维的狭隘。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李灿华老师说,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复合型植被较之单一植被更可以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趋向合理,不妨把这种规律引进到学生管理中来,切实培养、锻炼学生的自立成才能力。当然,不可避免地,杂居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还是要讲“集中”。所以从下一届新生开始,武汉科技大学将进行学生寝室调整,高年级学生搬回校内住,新生仍全部留在洪美公寓。(雷宇 谢晓丽 本报记者 张双武)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