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 没有明星捧场,没有媒体云集。今天,博雅文博馆在众多学界精英的祝福中,静悄悄地迎来自己的开张大吉。
从上午9点开始,这家收藏200多件景德镇名瓷的博物馆引来路人的频繁张望。“这个地方怎么又开公司了?”不止一位行人对此表示疑惑。
他们的疑惑不是没有道理。准确地说,文博馆位于北京大学南门东侧的资源集团一楼。通俗地说,它坐落于著名的“北大南墙”。
去年,这座南墙曾经让人以为它永远告别商业。
10年前的北大南街车水马龙。南墙,与全中国处处可见的围墙一样普普通通,一道陈旧的灰色屏障在沉睡着。
1993年3月4日,北大推倒校园临街600多米的南墙,改建为2.7万平方米的科技文化商业街。
在校的一位青年学生曾很激动地说:“这是一个大悲哀,从现在起,北大不会再出现一个纯正的学者。”
当时有媒体报道:“不管愿意不愿意,象牙塔的概念在这里消失,而素以重学术、重政治著称的北大人将与市场经济结缘。”《文汇报》更是大胆断言:“北大告别的不仅仅是一堵围墙,也许还是一个围墙的时代”。
此后,不少大学纷纷掀倒院墙。南墙不再是北大的南墙,它成为高校走出象牙塔,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一种标志。
8年后的2001年,北大决定拆除科技文化商业街,恢复南墙。
一拆一建中,南墙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有人说,这是观念的回归:学术氛围代替铜臭气,成为学校的主流。这道墙自然而然将商业气息隔离在外,成为去年许多人的印象。
博雅文博馆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它看起来很有文化味: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两家公司共同发起创建的文博馆,免费对外开放,进行中国陶瓷文化艺术研究,并进行相关培训。“这是南街上第一家企业,也会是最后一家。因为一楼的其他门面房都属于学校行政办公用房。”北大资源集团董事长巩运明说。当年南墙无论是拆是建,巩运明所领导的资源集团都是具体的执行者。
去年重建的南墙只是过去拆掉的西侧南墙,东侧南墙则因建起资源集团大楼,不在拆迁范围之内。尽管没有实质上的重建,东侧南墙却在进行另一种意义上的“重建”:资源楼对经营策略进行大幅调整。
作为北大的门面,资源楼为自己重新定位。原来一楼门面房基本是电子产品类的公司。如今,商业字眼从楼外消失,许多校内的行政办公单位移至资源楼,一些艺术公司、文化公司和科技园的孵化公司也纷纷成为这里的新住户。“中关村寸土寸金。一些公司想以高价租房,资源楼的确还有部分房屋闲置。可我们的宗旨很明确:必须有文化品位,必须符合北大这所校园的身份。”巩运明强调:“一流大学周边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公司,出再高的价格我们也不答应。”
不管是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北大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这样告诉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拆除南墙时学校经费很少,所以要造一点楼,给人家做生意赚钱,现在北大有这么多的高科技产业,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在校园外面发展产业,学校里更应重视教育、科研。大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科研,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简单地多办几个公司。”(本报记者 原春琳)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