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50天左右的时间,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就将拉开帷幕。
一年一度的考研又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而在此之前,本月10~14日的5天中,全国有数10万考生刚刚经历过考试前的最后一次洗礼:报名。
2002届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123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加了9.4%左右;总就业人 口达到140万,明年将增加到212万,其后每年全国毕业生都在200万人以上。所以就业形势总体而言难度大于往年。
大城市竞争过于激烈,一些职位的供需比已上升到了20:1,甚至更高。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工作难找的严峻形势下,转而走向疯狂考研这条路。
年年考研,年年有新闻。
对于大多数考研者而言,现阶段中国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研究生教育自身的高端性决定了考研始终只是一部人、一部分幸运者的出路。
但人人梦想成为幸运者。
报名排长队 等候4小时
从1999年开始,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就在不断扩张,2002年和2003年两年更是保持了35%以上的增长,但是20万出头的招生规模与预计150万以上毕业生相比,读研始终只是少数人的机遇。
考研的紧张度还不能仅从报考者、录取总数的比例判断,数百万考研者多数是冲着为数不多的几所名校、几个热门专业去的,志愿分布极不平衡。
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少数中心城市,北大、清华、复旦等少数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少数专业始终是考研者最向往的选择。以2001年为例,共有12.48万人报考排名前十位的重点高校,占当年全国报名人数(64万)的20%。北大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比例始终在5:1以上,计算机、法律、金融等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在10:1以上。即使这些高校一再扩大招生规模,录取比例还是没有下降。这说明报名者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录取名额的增加。
来自江苏的王先生报考的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科。他告诉记者,11月10日那天,他花了将近4、5个小时的时间才把所有的报名程序完成。
报名程序繁琐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报名人数多是不庸置疑的。
那天是周末,虽然校方已开通了网上报名程序,但是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考生还是让招生部门不堪重负。临时充作办公场地的复旦工会礼堂上下两层将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几乎每一平方米,包括上下每一级楼梯上都站满了人。这还不够,蜿蜒的报名队伍从礼堂蔓延出来,在第六教学楼和第五教学楼之间的花园和车棚之间曲折环绕,又拖出了几百米长。晚到的报名者看到队伍的第一个反应是“哇”的一声。绕过一个弯之后,又发出“哇”的一声。“哇”声发过五六次之后,这些人才能找到队伍的末梢。
疯狂众生相 辅导促销热
复旦的情形如此,本市其他高校,如交大、同济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这五天的报名现场,记者看到的不仅是成千上万的考生,同时还是“考研”这个“新兴产业”的众生百态。
长长的报名队伍外,通常有数量众多的一群人“夹道相迎”。这些人不是大学的工作人员,而是各种类型的考验辅导班的促销人员。他们不管考生愿意不愿意,都争先恐后地向考生手中塞各种广告资料。内容无外乎“最后50天冲刺提高班”、“英语、政治最后决战”等等。
长长的报名队伍外,还有拖家带口的。记者见到一位丈夫模样的在力劝妻子放弃考研,“这么多人,你有多大把握?”妻子一直横眉冷对,噘着嘴,一言不发。
长长的报名队伍外,还有一位老者,搓着双手,似乎冻着了。听人介绍是陪孙女来报名,但被拥挤的人群挤散了……
唉!报名对于千千万万“无悔”考研的学生而言,仅是风雨考研路上的一个节点,在此之前,他们一般都已经经历过了数百个甚至上千个羼杂着憧憬、无奈、痛苦和寂寞的日日夜夜。而支持考研族撑到最后冲刺的力量,是对未来职业生活的美好期望。
为改变命运 连着考3年
有一个李嘉诚先生资助的公益广告,广告语是:“知识改变命运。”对现借住在同济大学研究生宿舍的杨洁(化名)来说,更有针对性的口号应该是“考研改变命运”。
杨洁2000年毕业于中部某省的一所交通学院。按照学校其他学生的一般情况,如果家里有门路的话,已经毕业两年的他现在应该在该省某个城市的市政工程公司工作,每天和一帮修桥补路的建筑工人在一起。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也可能有了女朋友。下班、周末的时间可能出去逛逛街看看电影什么的。这一切,杨洁进那所大学的第一天起都已经预见到了。但生性倔强的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命运。因此,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杨洁就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同济桥梁专业的研究生。他不要每天去修桥、补桥,他要设计桥、建造桥。
2000年,他以总分过关政治差2分的成绩与同济擦肩而过。
2001年,他又以英语差3分而名落孙山。
2002年5月,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来到上海,通过同乡的介绍在赤峰路同济南校区的研究生宿舍以300元一月的代价租了一张床位。白天,他跟着同济的学生上课。晚上,他总是挤到同济特有的通宵教室。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他在背单词、做习题。对于繁华的大上海,他只有晚上乘115路从火车站北广场出发,经过闸北、杨浦到同济大学的那一段“黑色”记忆。几个月来,除了同乡曾经请他到五角场一个饭店吃了一次饭之外,他基本没有走出过同济校区。和外界最长的言语交流,除了和食堂师傅的对话,就是每周一次和父母十几分钟的通话了。
上班族考研 先透支身体
没有想到,杨洁的考研经历,还只是考研族中最普通的,至少他还有家里的父母给他经济支持。而对于那些无法脱产复习的在职考研者而言,唯一能走的路就是透支身体了。在报名现场一位就职于某大公司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考研至少要有一年左右的准备时间。对上班族而言,时间就更加紧张。在此前半年中,他几乎每天只睡4~5个小时。最紧张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复习到十点,睡到凌晨一点再强迫自己起床,继续看书。每天头晕脑胀,吃饭不香,睡觉不熟,“这累啊,只有自己知道。但我不悔!”
在职考研损失的是身体,而对既没有经济实力,又离家在外的考研族而言。考研之路付出的是体力、精力,得到的是几乎不堪回首的回忆。据北京某媒体报道,一位新疆的女生为了考研,远赴京城,在一间不足3平方米的地下室住了3年。
一位考研者在艰辛的复习之余写下了一阕在考生中广为流传的词。“考研成败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寒窗孤影,无处话凄凉。北风啸杀掠考场。纵使十年八年也不惧,身似铁,心如钢。”这也算是铁心考研者的一个宣言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