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高三教师如何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http://www.sina.com.cn 2002/12/20 10:49  中国教育资讯报

  作者:汪茂吾

  进入高三,不少学校早已结束了新课,转入复习阶段。单就复习而言,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大面积地提高复习效率,是语文复习中的首要问题。因此找出语文复习中的一些可供操作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语文高考总复习的几条原则。

  系统条理原则

  系统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而条理就是要把繁杂的事物加以归类。语文总复习也有自己的系统,根据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要求,需要按不同的能力层级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和鉴赏评价等5种不同能力。将这些能力考查具体到2002年语文科高考内容,则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写作等5个大部分,对应的题量、分值依次为:9题30分、1题4分、7题26分、8题30分及1题60分。这便是一个2002年语文高考的“国标”复习系统。这个系统有别于2001年,最大区别是加了“名句名篇”、减了“现代诗歌鉴赏”,将2001年的“古代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合并成“古代诗文阅读”,同时将对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考查由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对这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作透彻的分析、领会、把握,可以从一定的高度把握高考全局。充分领会《考试说明》,就可以做到复习点全面、不遗漏、不缺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还可以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如2002年《考试说明》中提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两条加了“”号,并注明“不列入2002年度考试范围”,则可淡化复习,以节约宝贵的复习时间。

  把握系统还要关注高考命题的最新动态和权威信息,以使整个复习系统切合高考实际需要而不致僵化死板。如2002年第七期《命题研究》第1页头版头条刊发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负责人张伟明先生的文章:“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同属知识性内容,为了不减少试卷中对能力测试的分量,在高考试卷中两项内容将只选考一项。”考虑到今年“名句名篇”是势在必考的内容,则可大胆淡化对内容繁多的古今中外文学常识的复习,只需了解一些最具影响的作家作品即可。

  众所周知,系统科学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用系统原则衡量高考语文复习内容,就可以保证在进行零碎的“考点”复习时能够兼顾全局,不忘高考的整体性、综合性,从而保证能够高屋建瓴,统领全局而不顾此失彼或主次不分。总复习的知识面和能力点总是尽可能广泛地涵盖考生几年乃至十几年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毕业考试往往分量很重,高考更是如此。在总复习中,只有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当年的《考试说明》为依据,遵循系统原则,才能使学生窥其全貌,复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遵循记忆遗忘原则

  现代考试大多以能力考查为主,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少;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了总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因为基础知识的积累正是能力养成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总复习中,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意义、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等等,都离不开下苦功夫的识记性积累。有记忆就有遗忘,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因此语文总复习需要遵循记忆遗忘的原则。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记忆活动,才能实现高效复习。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而“保持”阶段就是同“遗忘”作斗争。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对此,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一条“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据此,学生应抢在遗忘之前赶紧复习,要“先紧后松”:“先紧”即学习后赶紧复习,最好是当天再复习一遍;初次复习后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在感到记忆开始模糊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复习,及时巩固识记成果;“后松”是经过两三次短间隔的复习后,逐渐放松下来,复习间隔的时间可越来越长,次数也可越来越少,经过三五次复习牢固掌握以后就能经久不忘了。“紧”、“松”的程度如何把握呢?一般来说,当学生尝试回忆已识记的内容而感到准确性开始降低时,或对相似或相近内容界限开始发生模糊时,或有些内容不能重认或重现出来时,就应该指导学生赶紧抓住时机,及时复习了。学生一旦掌握了遗忘的科学规律,需要记忆的很多知识就会长久、清晰地保存在大脑中备用,考试自然不用发愁了。

  练习反馈原则

  控制论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学习者吸收信息(学习知识和方法)并输出信息(回答问题等),通过反馈(回答问题、作业、测试等)与评价(评分与评语)知道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反馈信息是构成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反馈要及时并随时进行,反馈越及时,学习效果就越好;而能随时反馈,信息流通频率就越高,对知识矫正、能力提高作用就越大。在语文总复习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尽相同,分考点的复习效果必然会因人而异,学生对自己的复习效果是否清楚,将直接影响其复习的质量,因此必须提醒学生时时注意反馈。比如对成语的复习,教师在帮助学生收集、辨析了二三百个成语之后,应该编配若干组仿照高考题型的成语练习用以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给出评分、作出讲评,使学生获得关于自己复习的正确与错误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进程,合理安排复习精力,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但是,这还远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还得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自我检测”。每个学生所需要的反馈信息都不尽相同,自我检测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在语文总复习中,大多可以采用自测式练习法。复习阶段,学生手中的资料多如牛毛,现成的练习题、检测题、达标题、验收题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尽可挖掘的宝藏,要尽量指导学生用好。通过因人而异、形式不拘的考点“检测”,学生可及时发现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错误和问题,老师再指导学生纠正并作分析与研究,从知识掌握、能力水平、思维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找出原因,进而调整好复习方向和步骤。甚至还可指导学生将那些典型性错误分类收集,分析出错的性质和原因,装订成一本“错题集”,并时时温习,学生必定获益匪浅。在总复习中,小型的“考点”信息反馈应该经常地、多渠道地做,而大型的综合性“月考”则是一种整体、全面信息的反馈,教师对每套试卷所反映出的全班情况的分析评讲,对学生无疑将是一种极有指导价值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的分析评讲针对性要强,要有定量、定性的分析,要有具体、明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原因并知道纠正方法。只有这样,复习效率才会大面积提高。

  总之,只有正确、科学地把握好语文总复习原则,才会使语文复习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笔者体会到,没有科学、系统的复习指导原则,要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吸取新鲜、科学、有用的理论知识以指导教学实践,使之更上一层楼。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