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中政治会考--考查学习过程重于答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12/25 10:30 中国青年报 | |||||||||
吉林省今年的高中政治会考试卷最后20分的大题需要回答的字数不多,但是批阅的速度与以前相比却要慢得多了。参与评卷的长春师范学院行政管理学院曲玉萍老师的感受是:“考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批每个人的卷子都要费点儿脑筋。” 一个多月前,今年吉林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政治学科部分试题已通过当地媒体公之于众(本报11月18日曾报道)。提前公布的试题有两个,一个问题是“通过调查、采访和相关
虽然已经做了一个月的准备,但是见到真正的考题,考生和老师还是颇感意外。最后这道大题分为6道小题,原来想的结论性答案根本派不上用场,大多考题考查的是调查过程,只有那些真正调查研究的同学才能把题答好。例如,其中有小题问:“对你的研究最有启示的一个人是谁?请简要概述他(她)的生活经历。”“简要说明你选择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记者随手翻看几本卷子,发现每一份卷子答案相差甚多,有的考生只答了一两句话,有的考生却辅以图表说明,与过去那种条目清楚的答案大不一样。一些评卷老师对考生写的答案评价是“鲜活”。通钢一中的高三政治教师刘宝凤甚至有些兴奋:“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学生。” 更大的不同是,这两道大题“只有评分标准,没有固定答案”。吉林省普通中学考试工作办公室下发的评分标准中强调的字眼是:“可信性”、“有说服力”、“谈出真情实感”、“有独到见解”。在此前的评卷工作说明会上,吉林省普考办还特别强调:“答案只要有独特的地方,有启发性,即使不全面也可以给满分。” “过去我们的政治课是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但政治课不是让人学会了‘条条’就算达到了目的。”吉林省普考办负责人说:“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习更应该侧重于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过程中感悟,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拿那道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题来说,结论无需调查就可以得出,但是让学生亲身调查,这一过程远远比得出结论重要得多。他们学到了调查方法,知道如何选择调查对象,如何研究问题。” 出题者刘芳是吉林省教育学院调研员,她曾参与了这8年来的会考出题工作,但是出今年的会考题还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这道题既要强调研究性学习,又要与书本知识结合。刘芳觉得:“我们估计试题公布以后很多家长和老师会帮着学生准备,但我们不想考老师,不想考家长,只想考学生,所以不经过调查研究,是答不好题的。” 虽然无论是出题者刘芳,还是老师和考生都认为这道题的难度不大,但从评卷的情况看,能够得满分的学生不多,更多的学生得了15、16分。吉林省普考办负责人认为:“考试的传统功能是评价学生,但是更重要的功能是促使应试者继续学习。” 长春市第四中学高三政治教师胡仕辉说:“以前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上政治课,这一次学生们对调查研究热情很高,主动关心社会。如果今后都要出这样的题,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据了解,这次政治会考改革本来在一年前就列入了计划,因为反对者人数众多只好将时间表一推再推,直到现在,本想同时改革的历史会考仍然停滞不前。反对者的理由是这样的考试考查不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究竟如何。正因如此,吉林省普考办负责人出言谨慎,说这次改革仍处于尝试阶段,很多问题还需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另据了解,吉林省普考办已计划明年在历史会考中加入研究性学习类型题,物理、化学两科会考改革也在研究中。(本报记者 鲍雨)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