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高校寒假将至,按照惯例,学期结束前学生要上交一篇学期论文。然而,在众多洋洋数千言的论文里,有多少语言和思想是学生自己的呢?记者通过走访南通的几所高校,略知这些高校学生的学期论文是如何“出炉”的。
昨天上午,记者在南通某高校的电脑房里看到,几乎间间人满为患,每一台电脑前都放着纸和笔,聚精会神的学生时而点击鼠标,时而奋笔摘录。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主修经 济学,老师布置的学期论文也是要求写经济类的,于是他上网点击了相关的网站,就一下找到了许多关于经济类的文章,所以他感觉收获颇丰。在该校的图书馆里,记者见到的场面同样火爆。记者熟悉的一位大二物理系的学生谈起写学期论文颇感为难,他说老师布置的论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由于物理属于理科,他对马克思的哲学不够了解,想写这方面内容的论文困难还挺大,而网上根本没有“马克思”的网站,只好在图书馆来摘抄相关内容了。
记者随后走访的几所高校,见到学生“发表”论文的手段大同小异。一位教授颇感无奈地告诉记者,每次学期结束布置论文时,学生就忙着上网找相关网站下载文章,要不就是到图书馆找相关的资料摘抄。翻开学生的论文一看,许多论文虽然题目不尽相同,但文中的观点内容,甚至文字都雷同。他认为,学生利用“高科技”来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只有平时端正学习态度,写出的东西才有新意,对自己各个方面的提高才有裨益。(实习记者 时宇)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投票华语榜中榜,与众巨星欢聚得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