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家对未来3-5年的寿险市场进行前瞻性预测时乐观地表示,未来5年内,中国保险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20%-30%,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15-20年。业内将保险中介喻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行业。加入WTO后,这一朝阳行业正被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笼罩着。
从业务代理到技术精英
虽然中国保险业拥有庞大的从业人员,具备保险人才培养能力的国内高校,据不完全统计也有60所左右,但高级保险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人才仍然相当短缺,而这些关键性的人才却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据悉,在去年投资连结型产品大受欢迎的时候,一些国内保险公司迟迟没有动作,就是因为有人才短缺的苦衷,因为投资型产品对于精算、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外资保险的进入引起的竞争加剧,高级人才短缺所形成的“瓶颈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地浮出海面。
目前,从各保险公司见诸报端和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与以往主要招聘业务人员不同,各家现在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管理、策划、组织培训等管理和技术人才身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也颇受青睐。那些具有团险销售经验、有良好业务关系网的销售精英也同样大受欢迎。在外资保险那里,则将对那些既有保险业背景、又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情有独钟。
从新增机构到外资保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按照国际惯例,开设一个保险总公司的内勤管理人员起码要有80人,分公司要有60人左右,支公司大约在30~40人左右。前不久,保监会批准几家保险公司成立300家分支机构,预计需要新增上万名员工,而目前国内保险业的从业人员总数不过15万左右,因此抢先争夺有限的人才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当务之急。同时,那些尚未开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也感到了压力,加紧人才储备也提前排上了他们的日程。随着获得牌照的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市场,除了直接从国外带来的极少数骨干力量以外,他们绝大多数的人才需求都要靠吸取本土人才来满足。何况他们要想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首先面临的也是用人的本土化问题。因此,外资保险对人才的胃口很大。
从“挖角”到“人才定制”
面对真正开始的“挖角战”,几家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均表示,为长远计,“自我造血”将是主流,它更能决定公司的生死成败。挖角只是短期内赶超对手的最佳途径。一位保险资深人士称,有些公司虽以国际价码成功地挖取了国际高层人才,但仍将以自我培养人才为主。
业内高层人士感言,由于高素质保险人才供需严重脱节,中国保险业正历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挖角行动。更有专家预言,保险人才争夺战才刚刚开始,明年将更加惨烈,在未来的5年内,保险人才供需脱节矛盾不可能缓解。于是,在挖角行动愈演愈烈的同时,以“人才定制”为特征的人才储备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保险公司在初创期,肯定多希望利用同行的“成品”人才,以期短期内打开市场并站稳脚跟。一旦进入成长期,保险公司将会注重自我造血,从学校吸引人才,并予以选择性地重点培养。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纷纷与高校联手或自创学校培养人才已是明证。
从本土到国外
一些专家指出,中资保险公司也应该把招贤纳士之手伸向海外,以人才引进的国际化来应对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这样不仅能弥补国内保险高级人才的相对不足,更可以引进国际金融保险业先进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和技术。
不少保险公司都已经在这个方面走出了第一步,其潜力还是相当大的。如今,在有的国内保险公司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外籍员工已经达到了20多人。而在一线的管理层中,这个数目达到了100多位。这种全方位的引进,一方面为即将到来的保险市场开放和激烈的竞争储备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也为在今后人才竞争中可能出现的人才短缺进行了未雨绸缪式的准备。(谭加荣提供)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投票华语榜中榜,与众巨星欢聚得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