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 到底谁的法宝--2002年培训危险信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1/24 20:18 青年时讯 | ||
中国有句见面问好的俗话,“你吃了吗”,如今应当改变一下,改为“你学了吗”。正是在这种近于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之下,职场中人都意识到了参加培训,给自己不断充电的重要性。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职业培训叫好不叫座 目前市场上各类考试型的培训异常火爆,但有关专家指出,即便经过了考试拿到了证书,也不意味着就拿到了通向更好工作机会和高薪的钥匙。 从热度指数排位,最高的要数从业资质认证考试,尤其是金融业,仅去年9月份就有9月7日-8日的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9月13日-15日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9月14日-18日的中国精算师考试、9月28日的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2002年推出的职业资格证书横跨各个领域,从心理咨询师、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营销师、项目管理师、企业行政管理师、国家网络技术师、房地产经纪人到新闻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此外,不少行业部门也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报关员证、外销员证等。 从市场的实际情况看,职业资格证书广受考生欢迎,却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冷落。用人单位宁可相信由纯书本学习中得到的文凭,对具有职业资格证明作用的证书却持怀疑态度。有专家表示,现在有许多职业资格考试都是以闭卷方式进行的,对考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察效果不理想,而且资格证书上没有期限限制,对于缺乏真实性和没有保质期的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自然不买帐。 那么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会持续多久,有待相关部门完善职业证书考试制度、确立资格证书权威性等一系列后续工作。 洋证书多留个心眼 2002年,国内培训界异常热闹,一些国际知名高校和企业纷纷来华搞合作:先是全球MBA教育巨头哈佛大学商学院宣布与清华大学合作推出“总裁研修班”;之后,美国金融领域最负盛名的纽约大学也宣布正式进入中国的高端金融培训市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一口气带来了六个国际热门培训项目;而IT业“大鳄”ORACLE公司则慷慨解囊,资助数亿元的教育软件,共同参与国内软件人才培训工程。 2003年,各种有备而来的洋证书大举挺进。“托普”今年正式登陆北京,这是一个专门测试中国人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考试。与著名的“托福”一样身出名门,举办方都是美国ETS公司。去年12月底,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认证首次在国内举办认证考试。通过认证考试的人员成为我国首批ILT物流专业人员。 专家提醒就在大量洋证书令人眼花缭乱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尤其是知名度不高的“平民洋认证”,以免某些培训机构子虚乌有“创造”出什么“克莱登国际认证”来。 MBA金砖成瓦块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对外公布报名情况显示,2002年全国近15万人报考北京的招生单位。报考“MBA (工商管理硕士)联考”的人数大幅降低,与去年相比降幅为17%。 如果说前两年还有人认为MBA不只是一个专业,更是一个人身份的标志以及学校宣扬名气的工具。那么现在MBA这块职场敲门砖正从“金砖”变为“瓦块”。 1991年只有9所大学办MBA,仅招生百余人;到2002年,已有65所高校办MBA。目前,国内的MBA教育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中外合作、大学教育和社会力量创办的各种培训班。社会上的培训班早被指责为赚钱机器。就EM BA而言,北大的学费是19.8万,中欧开始是19.6万,但很快增加到23.8万。据一位EM BA项目招生负责人透露,今年不少EM BA班都没有招满,相比前两年,盛装舞步开始褪色。 专家表示,就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将高额的个人教育投资和高职高薪画等号就大错特错了。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并没有给予MBA特别待遇。不少企业认为,拥有MBA学位只能被看作是有能力的试探性参考,但是否真有能力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专家提醒报名者在投入昂贵学费时要三思而行。 MBA教育自身还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老问题如师资力量企业化、案例教学本地化仍未解决。新问题就是最近讨论热点“Master of Baby Administration”的低龄化。MBA教育不同于一般研究生教育,一般的研究生是从理论到实践,而MBA教育则是从实践升华到理论。专家表示,大量没有经验的MBA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企业案例“吸收不良”,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反而容易造成企业雇用上的疑虑而进入恶性循环。 研究生挤独木桥的隐患 2003年考研人数高达79.9万,比2002年的62.4万人增加了27.7%,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比去年净增11.1万人,增幅达44.2%。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中旬200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日各地高校几乎都是人头攒动,光是报名就得排上百米长队。据说高校应届生里,一些班竟有六七成学生去考研。 今年是我国1999年高校大扩招迎来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应届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考研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一个出路。他们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就是看好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同时也缓解自己今年的就业压力。 有关专家表示,研究生教育本是为培养高级、尖端人才而设,以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许多岗位根本不是非研究生不可,不宜过多普及推广。如果读研者不能对研究专业本身深感乐趣而悉心投入,很可能是对智力资源和金钱、时间的一段浪费。 如果大规模扩招后的研究生再出现就业难,是不是我们还得衍生出“考博热”,或者干脆再“造”一座新的更高级学历的“桥”供大家去深造? 外语最速成的培训 中国的日益开放为外语培训行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中国目前有2亿人在学习英语,英语教育市场总价值约为60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在已有各类外语培训机构一千多个。报名参加外语培训的人员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2001年北京的外语培训市场是15亿,2002年据说是已经有20亿,学习者不少于60万。“想发财,去办班”,有不少人利用红火的外语培训市场进行办班牟取暴利。而由于相关部门对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目前外语培训班鱼龙混杂现象较为严重。据报道,甚至有不少英语培训班随便找个从未上过讲台的老外就算“全外教”英语培训。 英语能速成吗?专家的观点是否定的。什么“三个月流利”、“半年当翻译”……千万别信。“掌握英语交流能力需要一个扎扎实实的过程。是一项技能训练,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与积累,反复练习,才有可能熟练掌握。” 高投入能带来高回报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关键看花在什么地方了。是花在租用高档写字楼、精装修上还是用在和外教单独实用交谈上了。(郝建/文由智联招聘网提供)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