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星
沐一路风雨,拂去一身尘埃,历经一路颠簸,我来到了乔迁新址的成都大学。
新建的成都大学位于成都东郊三环路和环城高速公路之间,地处成渝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公路、成洛路、绕城路和三座互通式立交桥形成的交通金三角地段的十陵镇。镇内有驰 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最为精美的地下宫殿”——明代蜀王陵墓群。成大新址紧靠青龙湖,西望四季长流的东风渠,南接绿荫葱郁的蜀王陵,北邻十陵镇政府所在地。清水河贯穿校园,成洛路旁校而过。
进入新建的成大校园,立即被这里的旖旎风光所浸染。整个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以山水为背景,绿色为基础,六幢教学大楼为主体,形成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空间序列和绿化系统。在以人工活水湖为中心生成的水景与生态绿化带之中,镶嵌着运用技术化的智能设计,具有清新、典雅建筑风格的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钟楼广场、多功能体育馆、专家别墅等建筑群体,辉映出校园自然环境清幽之趣和人工环境高雅之美。是人文与自然的珠联璧和、建筑与园林的交相映衬,营造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色和浓厚文化氛围的园林生态型校园。登钟楼极目远眺,绮丽无限;临湖畔近观墨察,风情万种。试看那静静流淌的中心活水湖倒映着的六幢教学大楼,恢弘气派、豪华开阔,它以博大的胸襟酝酿着莘莘学子的智慧和才华。最富现代时尚、风格独特的建筑图书馆,采用浮线和直线结合的造型,简洁、明快,既象“一本打开的书”,有宛若一艘停泊在知识港湾中的巨轮,是那样轻盈、流畅,它满载着求知的少男少女驶向彼岸的理想……
这就是重新崛起的成都大学,这才是二十多年来已经走向社会的6015名成大校友魂迁梦系的成都大学,一所年轻却充满朝气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地方大学。改革大潮注入它蓬勃发展的生机,西部大开发赋予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过去的成都大学,尽管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成大人居安思危,未雨稠缪。原来位于繁华闹市的荷花池的校址,已不能适应加快人才发展战略规模。成大人克服资金短缺等种种困难,征地1300亩,仅用了18个月时间,以超常规的建设速度,完成了成大迁建。迁建后的成都大学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延续和承接了24年艰苦创业的历史,开创新的辉煌。成大人高扬奋斗精神和在“团结、创新、求实、拼搏”的八字校风的激励下,在对未来的渴望和憧憬中励精图治、生生不息、战斗不止。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到20岁左右的青年才俊,演绎了一部长达23年奋斗历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办学成就。现在的成都大学,是一所涵盖工科、师范、艺术和应用文科的全日制多科性地方大学,是培育各类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有10个系、33个专业,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技术是全国试点专业,还有成人教育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华夏职教中心、两个教学点和一所附中。从1989年至今,成大还招收了来自英国、法国、奥地利、丹麦、澳大利亚、德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200多名外籍留学生。成大人才济济,教学科研硕果累累。现有教职工614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1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政府津贴专家7名。获国家发明奖一项。
崭新的成都大学,时时把握着时代脉搏,决心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打造出一所能造就一大批适宜跨越式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大学,锻造出为国家培育人才的新兴摇篮。
太阳从十陵升起,在新世纪,成大人“取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将在机遇中迎接挑战,在挑战中迎接新的机遇,好似一袭奔腾不息的河水,向着太阳奔去。
成都大学资讯栏
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现坐落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是一所集师范、工科、艺术和应用文科为一体的全日制多科性地方大学,也是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
该校现有10个系、33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约7000名。近几年来,还从英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200多人。
该校过去作为专科层次的地方大学,坚持科教研相结合,通过科研促教学、实施人才梯队的战略措施和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使该校的教学、科研队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目前有教职工614名,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26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政府津贴专家7名。该校还先后聘请了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外籍教师来校任课、讲学,并聘请外校教授和科研所的高级人才聚集成大,从事教学和科研。
该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教学仪器资产总值1500万元的基础上,再投资800万元购置基础及重点专业实验室,在新校投资近千万元建设现代化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图书馆原藏书量42万册,而今又投资200万元购买图书资料。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开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