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2003年高考语文如何复习?抓重点突出能力训练

http://www.sina.com.cn 2003/02/08 11:55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被采访者: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冯常林

  采访者:本报记者邵娟

  编者按:《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出来后,本报于第一时间请到了武汉市负责高三工作的教育专家和在一线教学的名师,对各科的具体《考试说明》进行
详细解读。为给学生复习以更具体的帮助,本报从今日起,将辟专栏刊出教育专家们详细的高考备考指导建议。

  今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总体特征是整体不变,局部微调。学生可在以下四点建议中进行备考复习。

  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高考《考试说明》。

  针对老师而言,应该是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总趋势。这里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考试说明》上面的考点要求,即能力要求和目标要求;二是研究《考试说明》所涉及到的试题,对近5年来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

  因为今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总体特点是整体不变,局部微调,所以这要作为学生熟悉和老师研究《考试说明》的一个总体原则。“整体不变”指的是参照2002年高考命题的成功之处和总体命题思路。而“局部微调”应是重点,要侧重于研究今年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在哪个方面进行了改进。这种改进或调整也许就是今年高考试卷要进行突破的地方。

  比如今年作文的侧重点和去年相比有了变化,将“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改为“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这种语序上的调整暗示出命题者对作文在选材范围上有所思考,说明今年作文的考查强调真情实感、内容丰富,要求学生从“我”出发,关注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又如今年《考试说明》的星号增加,也就是明确有5个知识点不会考,这说明命题者对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会加强,这也是今后考试改革的总体方向。

  从历年的《考试说明》上来看,传统好题会继续保持下去,如仿写题、语序题等,而对于不太好的题型会删去,如过于知识化、过于琐碎的题,阅读中只考查认知层面的题等。这都是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考试说明》时该注意的地方。

  二、强化基础,突出能力训练。

  目前,武汉各高三年级正在进行考点复习,它是高三复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建议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以老师讲解为主,以学生练习为辅。老师必须讲清必要的知识,讲透典型题,讲明题型特点。而学生训练的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步以学生练习为主,以老师讲解为辅。这一阶段的练习要讲求题型类别的选择,做题速度的培养,做题准确度的提高。老师在这个时候的讲解要注意查漏补缺,因人施教,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强调分类指导,忌讳老师对试卷一发一做一讲。

  对于背诵名言名句,局限于教学大纲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不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前提下,按由课内向课外、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来选择背诵篇目。

  三、突出考试重点,淡化考试内容的覆盖面。

  语文学科的考试重点是阅读和作文。强调阅读和作文同步交叉进行。

  对于阅读而言,首先从整体性原则出发,侧重训练学生全面理解句意和文意的能力、对于某些问题的推断分析能力、能够用恰当语言表达的能力、对某些方面的评价能力。

  阅读题以选择题为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以理解为最高目标要求,它们在复习中不可偏废。

  阅读复习在选材上注重材料与科学的联系,打破文体概念,主要从阅读上拓展阅读领域。

  文学作品的阅读应以理解为起点,核心是加强思维能力,如推断、分析、整合等能力。这类阅读训练要注重将解读文章意义、命题者的指向性和阅读者的主观性相结合,即学生不能仅满足于将题目答案弄清楚,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本身。选择文学作品的范围侧重于

散文,以言志散文和写人散文为主,选材强调散文的文学性。

  作#{1edu.sina.com.cn/ target=_blank>文教1}#学要贯穿整个高三复习备考中。2003年虽然仍是话题作文,但是不应把此当作作文复习的惟一点对待,应根据高考评分标准从各个侧重点,各种作文类型,不同层次进行训练。

  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练”,千万不要靠老师讲。训练的重点依然是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多在真情实感和内容充实上下功夫。

  因为以前高考强调知识的覆盖面,所以在备考中各个知识点要一一顾到,但是现在的高考注重考查能力,因此要淡化知识点的覆盖面,突出考查重点。

  四、复习资料以一两种为主,不宜过多。

  目前,各校使用的材料都是自己选择的,各有特点。老师应掌握丰富的资料,对其优化、重组,但是学生以一两种资料为主就行。

  不少学生在这个时候产生了厌倦感、压抑感,所以老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调适。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