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应是性文化性历史性观念的教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2/11 10:05 中国青年报 | ||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非常日记》作者徐兆寿的又一“姊妹作”———《非常对话》再度成为图书定货会的亮点。有书商当日一次订购该书6000册。围绕《非常对话》所涉及的象牙塔内的“性”及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等敏感话题,本报记者和本书作者徐兆寿进行了一次探讨。 记者:据我所知,你的《非常日记》在出版之前,打印稿就在兰州地区大学校园里广 徐兆寿:在小说发表后的这半年里,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给我的书信、电子邮件和电话,其中大学生朋友居多。有读者说,他们本身就有书中主人公林风的变态心理倾向,这一点很让我吃惊,我本来以为林风只是个非常独特的极端的例子,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不少活脱脱的例子,而且有的比林风还要严重。 记者:与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同时存在的,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恐怕还有一个大学生同居、婚前性行为问题。您在高校工作多年,不知您了解的现实情况如何? 徐兆寿:可以负责任地说,当前大学生的同居、校园性行为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地处城郊的高校的学生,有些在外租了房子,过起了“小日子”。这一现象,在一些继续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学生中则更为普遍。 记者: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大学生的性心理和婚恋观已经十分成熟了? 徐兆寿:不是。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某些大学生对性的理解还很不到位,对性文化、性文明知之甚少。这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性观念、爱情观、婚姻观以及人生观的转变,我觉得这些应该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应该深入地研究,积极引导,既不可漠视不管,也不可视为洪水猛兽。我前面说过,林风不是孤立的,像林风一样有着性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性心理问题,与我们缺乏科学的性教育有关,与社会对性认识的逐步开放和校园教育的封闭有关,与学生心理、生理成熟与学校管理保守的对立有关。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徐兆寿:我曾经问过一个女大学生“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吗”,她的回答令我吃惊:“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真要嫁人,就要找一个爱自己的,并不一定是自己所爱的、有背景的人去嫁。”一些女大学生盲目追求爱情,甚至盲目追求时髦,在校外同居,给自己留下无尽的隐患。比如说,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同居时不采取必要的避孕措施,导致怀孕,而往往是到了3个月左右才去做人流或药流,且大多选择卫生条件很差的小诊所。这是很危险的。我曾经暗访高校周边的小诊所,有大夫很自豪地说,来他小诊所做人流的女大学生过几天就有一个。 从根本上讲,我是不赞成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发生性行为的。另外,我也不太赞成同居,性行为是一种与责任心相连的行为,在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承担这些行为的后果时,尽量地不要使它发生。还有,大学生一切都处于不稳定中,同居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还有,如果认可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同居,婚姻问题随之就来了。 记者: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呢? 徐兆寿:有人认为在大学校园办几次讲座就能解决问题,那是误解。 真正的性教育是一种性文化、性历史、性观念的教育,是贯穿在整个人类的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它必须让人们了解人的起源,人的本性,人类的性文化史,最后才是性知识。这是一种基本教育,倘若性教育课只有最后一点干巴巴的东西,而没有了前面的性文化,那么,人们对性的认识仍然会停留在过去的层面上,仍然对自身和社会没有一个基本准确的认识,这种性教育便是失败的。 如,过去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性行为?为什么历史上会有群婚制、血亲杂交、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爱情与性欲是什么关系?爱情与婚姻又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同性恋观念是什么等等。这些教育直接与人的伦理观念相关,是直接影响人行为和思想的重要因素。(本报记者 狄多华)
万千新闻任你点,新闻冲浪,无限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