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入学考试考试说明(文科综合)

http://www.sina.com.cn 2003/02/14 22:43  中国高校网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仍单独设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毋庸置疑,每一门学科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需求。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为研究和解决不同的或从不同方面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体系,然而,问题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不分学科的。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以下从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要求做具体说明:

  1.记忆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

  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如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样,人类社会同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体现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就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现象与规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内部和现象之间是二种结构关系,这其中,地缘、事实、意识是这一结构的主体因素。地缘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空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文化种类等;事实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时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根源、表现形式、发展过程等;意识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信仰选择等。这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现象由地缘、事实、意识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社会现象的形成是纷繁复杂的,所以,对其进行描述就不能从理论定势出发,而应从构成某种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出发去把握描述的脉络,才能清晰准确地展示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显著特征往往是通过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显现出来。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主要特征,就意味着掌握了完整描述社会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2.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结论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概念是对某一事物的理性叙述,结论是对某种过程的认识性叙述。它们是指涉及自然法则、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中带有基础性的、特征性的、规律性的语言叙述。所谓理解概念与结论是指知道概念与结论的内容、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区别不同的概念与结论。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是形成科学思维的途径,是提高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图表、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在解释图表、数据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图表、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寻找第二级乃至第三级概念群;最后,要说明这些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示有关概念是指将信息图表、数据化。这种要求只能是初步的,即能够用图表、数据的形式反映主要概念群。能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则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就是要调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认识。这里包括:社会现象产生的自然、历史、意识的背景,社会现象发展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自然现象产生的因素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关系。

  3.应用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

  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材料的形式包括现代语言、古代语言、图表、数据等。对材料的运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针对某一问题,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对材料进行归纳,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方面,都要求对材料运用的有效性。因此,“提取有效信息”,是反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包容性和局限性;揭示材料与社会主题、自然现象的关系;材料与问题是否相互印证等。

  判断、归纳、推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所谓科学和有效是指思维的正确性。

  判断是对事物的确认。导致正确判断的因素有:对事物的现状以及流变有清楚的认识,并有足够的材料子以证明;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作为判断的理论支持;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翔实地解说判断。

  归纳是对事物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导致正确归纳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作为依托;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能够对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进行理论思考,并通过这种思考认识其它事物;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达。

  推理是对事物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进行合乎逻辑的理性思考。导致正确推理的因素有:有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作为依托;对构成事物形成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对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对推理根据和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述。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单科考试的测试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都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专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不同的是单科考试主要是指对某一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测试,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试题可以是分别或同时对地理、历史和政治三个学科基本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测试。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地理部分只考必修的内容。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很少设置综合课程,因此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较小,对于学科间综合的题目来说,一般是回答一道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地理和历史中2—3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涉及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考试内容。

  (一)政治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重分配方式并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的基本含义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2)公民的储蓄

  储蓄的分类及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庭消费内容树立正确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的目标

  (2)运动和发展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应该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8)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9)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4.人生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注意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4)人生价值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

  (6)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政府机构改革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民族的基本特征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

  (2)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部分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2年5月-2003年4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

  (二)历史

  中国古代史

  1、先秦

  (1)夏朝

  1.夏朝的建立和灭亡

  2.夏朝的农业生产

  (2)商朝

  1.商朝的奴隶制

  2.商朝的青铜器

  (3)西周

  1.武王伐纣

  2.井田制和分封制

  (4)春秋和战国

  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铁农具、牛耕和水利工程

  3.商鞅变法

  4.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

  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2、秦汉

  (1)秦朝

  1.秦的统一

  2.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3.秦末农民战争

  (2)西汉

  1.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秦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

  1.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2.张骞、班超通西域

  3.越族和西南少数民族

  (5)秦汉文化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宗教、哲学和史学

  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1.江南经济的发展

  2.士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1)科学与技术(2)宗教和哲学(3)文学和艺术

  四、隋唐

  (1)隋朝的统治

  1.隋朝的统一

  2.大运河

  (2)唐朝前期的繁盛

  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2.从武则天到开元盛世

  3.唐朝经济的发展

  (3)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

  1.突厥和回纥

  2.靺鞨

  3.南诏

  4.吐蕃

  (4)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1.唐和朝鲜、日本的往来

  2.唐和印度的关系

  3.唐和波斯、大食的关系

  (5)隋唐文化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宗教与哲学

  3.唐诗

  4.艺术

  五、五代宋元

  (1)辽、宋、西夏的并力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辽宋的和战

  3。西夏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4.王安石变法

  5.北宋的社会经济

  (2)金和南宋的对峙

  1.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

  3.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3)元朝

  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2.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3.民族融合

  (4)宋元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学、史学和艺术

  3.学校和书院

  六、明清

  (1)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明朝初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2.明朝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明朝时期的民族和对外关系

  1.瓦刺和鞑靼

  2.满洲的兴起

  3.明朝的对外关系

  (3)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封建专制的加强

  2.清朝前期的经济

  (4)清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

  1.清朝疆域的形成和少数民族的发展

  2.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侵略

  (5)明清文化

  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

  3.科举

  4.文学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鸦片战争

  1.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2.鸦片战争

  3.《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二)鸦片战争的影响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新思潮的萌发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和东征

  (二)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1.天京变乱

  2.《资政新篇》

  3.天平天国的失败

  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

  (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洋务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3.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三)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2.黄海、辽东、威海之战

  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四、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1.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康、梁的维新思想

  3.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

  4.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二)维新运动的高涨及其失败

  1.康有为提出变法的施政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

  2.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

  (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3.《辛丑条约》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五、辛亥革命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同盟会的纲领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

  1.保路运动

  2.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

  (三)辛亥革命的得胜与失败

  1.南北议和

  2.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六、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

  1.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2.“二次革命”

  3.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二)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七、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民主和科学、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3.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工人运动的高潮

  八、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1.中国共产党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

  2.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1.冯玉祥的政变和孙中山的北上

  2.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北伐胜利进军

  2.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四)大革命的失败

  1.“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九、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

  1.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助创建

  2.土地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3.红军长征

  (二)日本大举侵华

  1.“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

  2.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三)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3.“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1.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4.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2.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3.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四)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十一、人民解放战争

  (一)争取和平民主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

  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二)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1.新中国的诞生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1.严峻的经济形势

  2.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十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一)中共“八大”和整风运动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二)“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

  3.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

  (三)“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从批判《海瑞罢官》到“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2.“全面夺权”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四)动乱中的国民经济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和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十四、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深远意义

  (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3.经济建设的成就

  (四)中共“十三大”和“十四大”

  十五、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外交战线的成就

  (一)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发展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三)外交战线的成就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十六、社会主义时期的科技和史学

  1.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

  2.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二、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的背景与进程

  2.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二)欧洲启蒙运动

  (三)法国大革命荷法兰西第一帝国

  1.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

  2.革命的进程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

  (四)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

  3.美国内战

  4.日本明治维新

  5.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6.亚洲革命风暴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的出现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四)列宁主义诞生

  (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的召开

  2.《凡尔赛和约》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的成立

  4.华盛顿会议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危机

  1.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2.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3.西班牙内战

  4.三国轴心的形成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1.慕尼黑阴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3.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转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九、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联合国的成立

  2.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

  4.社会注意阵营的形成

  (三)美国的霸权政策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

  3.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四)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十、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2.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挫折

  2.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

  (四)亚洲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2.印度经济的发展

  3.西亚国际经济的发展

  十一、苏东剧变与世界格局多极化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转变的世界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体化和全球一体化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现代文学和艺术

  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

  (三)地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星云。星座。

  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概况。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的偏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五带。

  二、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的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和7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季节变化。

  季风环流。

  4.大气降水

  水汽的凝结。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水平分布。

  5.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气团及其分类。

  锋面与天气。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类活动与气候。

  三、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水平衡。

  2.海洋水

  海水的盐度,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分布的影响。

  洋流。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陆地水

  河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冰川的类型和分布。

  地下水的来源。含水层和隔水层。潜水。承压水。

  四、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和划分依据。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地壳的化学组成和分层。

  矿物的概念。

  岩石、矿产和矿床的概念。

  地壳物质的循环。

  3.地壳运动

  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4.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与更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5.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

  地热资源及其分布。地热能的利用。

  火山的构造和分类。

  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分布规律。

  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7.地壳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壳的演化史。

  五、地球上的生物圈和自然带

  1.生物与地理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平衡。

  3.自然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六、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类与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土地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合理利用及保护士地资源。

  3.水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生物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保护森林,绿化祖国。

  草场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

  5.矿产资源及其利用

  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二、能源和能源利用

  1.能源概述

  能源及其分类。

  能源的转换和传递。

  2.常规能源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煤的分布。

  石油、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石油资源的分布。

  水能的特点。水能的分布和利用。

  生物能的利用。

  3.新能源

  核能的特点和利用。

  太阳能的利用。

  沼气。

  4.能源问题和能源利用的前景

  世界的能源消费构成。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

  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

  世界能源问题。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三、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1.农业概述

  农业生产的特点。

  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改革。

  2.世界农业发展概况

  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世界的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

  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

  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4.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抓紧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挥地区优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和水产业。

  四、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工业概述

  重工业和轻工业。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工业分布概念。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方式;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劳力与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3.世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世界工业迅速发展。

  工业生产和布局的新趋向。

  4.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949年以来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

  调整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

  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

  五、人口和城市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人口的迁移

  国际人口的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城市化和国土开发。

  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3.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我国城市的发展

  1949年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

  六、人类和环境

  1.环境和环境问题

  地理环境的概念。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

  环境问题的产生。

  2.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

  人类是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

  一、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的人种、民族、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二、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三、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二、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三、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四、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的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的源流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目前通航河段。

  六、海洋

  邻近海域。海洋资源。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七、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

  1.交通运输业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主国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主要内河航道和重要河港。

  海洋运输和主要海港。

  公路、航空、邮电的发展。

  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2.商业

  主要的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3.旅游业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我国主要的旅游地。

  八、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九、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十、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十一、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十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三、命题知道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

  (1)选择题约50%

  (2)非选择题约50%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易比例:

  难题约20%

  中等难度题约50%

  容易题约30%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单纯的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浪超炫彩色情人节站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3530 滑雪 运动鞋
 
  新浪精彩短信


情人节彩信传情!
每月5元!激情男女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志炫] 单身情歌
[黄品源] 简单情歌
[莫文蔚] 电台情歌
[和弦] Butterfly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行业信息高速路!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生活水处理设备
卖:国际顶级域名
企业推荐
 山东省淄博热电集团
 淄博万豪瓷器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分类信息北京
   攻克牛皮癣白癜风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职业特工队 爱情快递
· 情人节彩信传情!
· 浪漫情人节 订饮食男女送情人卡
· 8元包月,万千新闻任你点!
· 手机铃声:鸟啼铃语 疯狂铃声
· 每月5元!"激情男女"尽享狂野浪漫
· 海湾战云密布 聚焦美伊最新动态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每月5元轻松拥有
· 情人节点歌传递柔情蜜意 语音祝福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激情男女
(包月5元)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新闻冲浪
(8元/月)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自写短信 精彩专题:短信宝贝可爱秀 诱惑的青春 生日祝福 韩国PUCCA卡通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