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你的简历哪里去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2/21 11:03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 ||
本报讯/记者蔡燕 几乎每一个通过人才市场求职的人员都是投递了10多份甚至上百份简历后才找到一份工作的。也就是说,除了投递到录取你单位的简历发生效应外,其他的简历几乎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那么这些简历到底去了哪里呢? 当废品卖了 记者年前去淮海路上的一家写字楼采访,无意中遇到物业管理公司在卖废旧报纸等,而其中记者竟然发现了许多人的简历。物业管理员告诉记者,这些应聘资料是要被当作废纸卖给收废品的人。每年到年底或年初公司要招聘时,都会有几百份甚至上千份筛选下来的简历被当作废纸处理掉。记者在和一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闲聊”时,她告诉记者,她们每年都要处理掉几千份简历,当然都是当作垃圾被扔掉,然后由物业公司再处理。据知情人士透露,有的废品回收站会把应聘资料专门挑出来装好,等待“专门的人”来购买。这些人大多是来自一些从事广告信息发布传播的中介单位。 当作了交易 应聘资料被当作废品卖了还是小事,有的简历是几家小公司共享的。现在招聘会很是红火,但是公司招聘新人的成本却在不断地攀升。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两家公司同时打算招一批新人,其中一家公司花了“进场费”到人才市场进行招聘,并且得到了比需要人数多很多的个人应聘资料。另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便找前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私下给其一笔比“进场费”要少得多的钱,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前一家公司多余的个人应聘资料。于是,后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向所在公司高层谎称这些“购买”来的招聘材料是在人才市场得到的。这样,“进场费”与“购买费”之间的差价就落入了后一家公司人事主管的腰包当中。像这样的“交易”有时并不是进行一次就终止了,而是经过好几次。也就是说,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很有可能被转手多次。 当然,大部分的应聘资料都不是这样的命运。据记者了解,一些比较规范的大企业把简历当作机密资料,对未被录用的人员简历出于谨慎的考虑用碎纸机碎掉。对一些虽暂不能被录用,但有一定专业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将作为“候补”保留,由专门人员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