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生签约数高于上海生 毕业生要抓紧就业签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2/26 11:20 解放日报 | ||
本报讯(通讯员田磊 王辛 记者徐敏)记者昨天从市教委有关部门获悉:2002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且略高于上一年。截至2002年12月31日,上海高校2002届毕业生已有5.9万人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学、出国,整体就业率达93%,比扩招生毕业前的2001年高出2个百分点。 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平稳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的确定、GDP持 但是,有关人士也提醒毕业生,本市高校2003届毕业生目前正处于就业签约期,有数据显示,外地学生的签约数比上海学生高,这是因为外地学生合理调整了就业期望值和心理价位后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有关人士希望本市毕业生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同时也要抓住机遇,果断选择。 应届无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参加“职业见习计划” 本报讯(记者徐敏)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本市有关部门和高校积极创造条件。目前,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正协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开展职业见习计划的实施工作,组织应届无就业方向的高校毕业生加入职业见习基地参加见习活动。 这一见习活动以提高毕业生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历和敬业精神在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主。同时,有关部门还将通过构筑信息大市场,加强无形市场的建设,及时在网上发布最新需求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也积极举办各类校内就业市场,并通过“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协作网”合作体,实现校际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共享。 他山之石复旦大学:规划在前未雨绸缪 本报讯(记者褚宁)据了解,本市各高校毕业生学历层次情况不同、各专业需求不同、各校提供的服务程度不同,各高校、各专业就业情况并不平衡。记者昨天从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该校三成多本科应届毕业生和15%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均已签约,这两个数字和去年相比都基本持平。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将就业指导和教育已融入常规教学,规划在前,未雨绸缪。 据介绍,复旦大学去年起将对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日常工作,对学生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就业指导从学生进校开始,共分四个阶段。第一年,学校根据需要提供许多选修课项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设计自己的课程规划,而到了第四年,相应会有教授求职技巧、具体操作流程等贴合就业需要的课程供选。据悉,学校还将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介绍各种职业的特点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以便学生初步确认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工大:上门推销职介做媒 本报讯(记者徐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面对今年全市专科毕业生比去年增加40%的形势,通过上门“推销”,建立职介网络等方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目前,学校已为1900多名高职高专毕业生,推荐了2000多个岗位。 上门“推销”,开辟人才供需双方广泛联系的通道。“酒香也怕巷子深”,高职教育人才社会需求量大,但办学历史不长,许多企业对这一层次的教育并不了解。为此,二工大专门组织教师,深入上海各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介绍学校办学目标、专业特色、培养方式。从去年至今,老师们已跑了200多家用人单位。不少企业一开始只勉强答应试用几名学生,用下来发现非常“对口”,便决定“批量”招聘。除了跑企业,老师们还成为各类人才市场的“常客”,通过这样的机会与企业人事部门建立联系,从而拓展人才需求的客户群。 中介“做媒”,运用社会化力量使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的功能得到延伸,迄今已有14家职介所、人才交流中心进入二工大就业服务网络。学校与这些单位“链接”,通过这一职介网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同时向用人单位传递毕业生信息。据悉,这些职介机构免费为学生服务,为二工大今年的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占到30%。 专家提醒不要轻易放弃机会 复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生妹:由于扩招,今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绝对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仅复旦大学就多了1000多人。就业问题除了数量供求矛盾外,专业结构和毕业生的心态等等同样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心态要平。 学校和毕业生双方都要继续努力,学校要提供更多就业信息、组织分专业招聘会专场。没签约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也不应把地域和收入等作为就业的首要条件,而要找一个能真正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不要把自己框死,轻易放弃就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