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你没商量!小心几种常见“合同陷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3/14 11:29 生活时报 | ||
前不久,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张思远同学说,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经理与他交谈后表示满意,许诺说公司提供住房,月薪2500元以上,并拿出合同说可以当场签。受就业难的影响,他草草地看一下便当场签了合同。几天后,他去公司上班,职位却成了业务员,住房是一间地下室,不到20平方米,却住着6个人,所谓月薪2500元以上更是与业务量直接挂钩。 他找出合同,仔细一看,冷汗直冒,薪资条款里写的是“待遇高”,住房是“由公司 据介绍,常见的合同陷阱通常有以下几种: 口头合同: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求职者往往轻易相信用人单位的种种“许诺”,没有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旦有事,这些口头许诺就会化为泡影。 单方合同:合同里只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违反约定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而应聘者的权利却写得很虚。应聘者一疏忽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格式合同: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劳动部门制订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印好的聘用合同。看起来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用语却非常模糊,一旦发生劳务纠纷,吃亏的还是应聘者。 生死合同:一些危险行业用人单位为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 那么如果碰到合同陷阱该怎么办呢?北京众明律师事务所的王志毅律师说,形成劳动关系就必须要有书面合同,因为口头承诺是不可靠的。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看清楚条款,包括职位、试用期时间、合同期限、劳动保护条件、报酬以及上三险等都要写明确,做到心里有数,合同自己要保留一份,万一发生纠纷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如果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单位不签合同或者有欺骗行为,则要注意保留一些相关的证明、证件等,不上三险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相关链接 “保证金”变成“违约金”郑州打工者血汗被骗 据郑州大河报报道,交的“保证金”摇身变成“违约金”了。近日,商丘小伙子李林友(化名)便遇到了这样的蹊跷事。郑州市金水区劳动局监察大队一工作人员表示将立刻查处,并称,这是一种新骗局,先将求职者“招”来,再用高薪“诱”其签合同,合同签完后,马上又“软硬兼施”,让求职者“自愿”解除合同,最后借“违约”之名扣下“保证金”。 大学生打工屡遭欺骗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记者从清华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里了解到:在校大学生50%—60%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其中有60%—70%的同学利益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损害。 据中国人民大学一位管理学生勤工助学的老师介绍,目前大学生在外兼职打工,对方拖欠工资现象特别普遍。目前很多同学是通过校园的招贴特别是网上的BBS得到许多招聘信息,到外面打工的。如果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纠纷,学校方面很难管理。她建议学生在面对众多的招聘信息时,“凡事都得留个心眼儿,谈妥后最好能签个协议,以防日后出现纠纷。” 签了协议就能万无一失了吗?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科唐科长建议,受了骗的同学可以拿着协议到法院起诉,为自己讨回公道。(本报记者刘映)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