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详细解读2003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http://www.sina.com.cn 2003/03/19 10:41  武汉晨报

  另据北京市教育专家介绍《考试说明》对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考试结构等都作出了明确地阐述,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备考依据,也是命题评价的依据。

  一、解析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依据现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参照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说明》编写的。在编写上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说明:

  1、知识要求的层次划分在第二部分考试要求中,知识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教学大纲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本着向新大纲靠拢的原则,在考试说明中,也做了相同的划分,这样更加细致的划分有利于中学明确教学目标和训练方向。

  2、试卷结构《考试说明》规定数学科试卷大致由20个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题目个数分别为10、4、6,选择题占总分的1/3,非选择题占总分的2/3。选择题的数量由12题减至10题,题目数量的减少能够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

  3、考试内容理工农医类高考的考试内容包括高中阶段的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反三角函数和简单的三角方程”、“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文史类的考试内容为高阶段的必学内容。

  2003年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部分采用表格的形式,把考试内容和对具体知识点的要求列在表格中,不作考试要求的部分在备注中加以注明,这样较以前的文字叙述更加简洁,明了。在考试内容中,知识要求的前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在表格中对应具体的知识点,因灵活和综合运用一般是指对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所以在表格中灵活和综合运用不对应具体的知识点。但灵活和综合运用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不超过表中所列。

  4、题型示例在考试说明中,为了使考生对试卷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给出了题型示例。题型示例只体现试题的各类题型及其难度,它与考试时试题的题序安排、考查内容、难度没有对应关系。

  5、理科和文科的异同文科与理科的考试说明除所列考试内容不同外,在要求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编写考试说明的依据是现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现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文理科的规定除内容上的区别外,在要求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命题时会考虑文科学生数学的实际水平。

  二、对中学数学的启示

  1、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教材是学习基础知识、是形成基本技能的依据,能力是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试题源于教材,综合题也是在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上发展的。复习时不仅要抓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意把各局部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组成整体,形成知识体系。要重视知识过程的教学,特别是数学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数学能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这也体现了教材的示范效应。

  2、落实“三基”,要以提高数学学科能力为目标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科的能力要求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但必须指出,强调能力要求并不是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反,学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考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认为中学数学教学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还应继续抓下去,要抓好通性通法的落实,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狠抓基础,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在抓好“三基”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习的数学能力,既要研究培养数学能力的方法、途径,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

  3、重视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要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这些是阅读、理解和表达数学问题的基础。只有具备熟练的表达能力,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交流。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求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4、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科考试不但要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了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水平,而且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已有和潜在的数学能力。要在复习中深化能力立意,增强能力型和应用性的试题的练习,复习中要)恄尽量避免死记硬背,避免烦琐计算,不过分强调特殊技巧和固定的解题模式。由于能力型的试题要求学生的思维水平高,没有现成的方法和套路可以套用,所以依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猜题压题是难以解决的。我们要使学生早日从“模仿型”向“领悟型”方向转化,努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方法的本质,而不受试题“起伏不定”的干扰。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落实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这些是数学通法的主体。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归纳与类比、具体与抽象、一般(化)与特殊(化)等是数学考查中理解、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

  5、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高考试题中体现了稳中求改,有所创新是命题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也是深化高考数学学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应用数学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策划/雷静 柯广来 稿件采写/记者张斌 袁琦 程亚 严珏 张胜利 张松 实习生 胡艳妮 向明 摄影/记者高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