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也兴“召回制” “回炉”补课该不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3/28 10:45 北京晚报 | ||
状态聚焦 一个名曰“召回”的概念正在迅速成熟的中国市场当中流传。从汽车召回到计算机召回再到食品饮料召回,有关部门和商家正以积极负责的姿态打造行业信誉,重树诚信大旗。但这还不够鲜。眼下最抓人最让人头晕目眩的,是上海猎头公司的“人才召回”,是无锡一家学校的“毕业生召回”。 上个月,沪上某猎头公司曾把江苏一家单位的财务经理猎到本市一家上市公司担任副总,但猎物不适应本地紧张的工作方式,最后被退回。猎头公司马上又推荐了一名候选人,“召回”的人才则被推荐到别处工作。这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说,只要客户对猎物不满意,我们会将其召回。无独有偶,江苏无锡某学校最新规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的学生不满意可以退回学校,让这些毕业生“回炉”补课。 状态反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上海的“猎物召回制”辐射面并不广泛,而无锡的那所专业学校名气也极小,但“人才召回制”还是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在全国激起反响。对上海的“猎物召回制”,一些业内人士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召回制”从侧面反映出上海猎头目前还缺乏“一击必中”的本事,抓单子的准确率还不高;另外,从买到退,其间大费周章,会给双方带来麻烦。 而无锡某学校的“毕业生召回制”却大受赞扬,说这首先表现出了一个学校的责任心,表现出学校对毕业生负责到底的教书育人的精神,证实了学校对用人单位的一份责任和诚信。而来自人才市场的反馈则更是鼓舞人心。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显示:该校对不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实行“召回制”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9.72%,位居全省前列。 状态探索 同是“人才召回”,所得到的待遇为何迥然不同?说到底,是因为两种召回的主体性质不同。猎头公司作为人才中介,召不召回接受单位不满意的人才,纯粹是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服务范围大小的问题,遭遇批评只说明它对行业习惯有所冲击;而无锡某学校作为人才培养者,召回毕业生则包含着极其可贵的产品责任意识或者叫市场意识,而这种明显的市场意识从一向“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学校里透露出来,尤其是在当下毕业生就业艰难的形势下,不能不让人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生疑问。 人才应该为谁培养?学校应该为谁负责?这样两个问题在传统体制下的答案跟现在明显不同。无锡某学校用事实告诉大家:人才要瞄准市场培养,学校因而必然要为市场或者说用人单位负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发出来的一纸文凭,就应该是向用人单位承诺的人才合格证和“三包”凭证。 其实,学校为市场为用人单位负责,同样也就是为社会、为学生负责,就是要保证人尽其才。因为,既然学校颁发的文凭是国家承认的就业许可证,学校就不能再拿“毕业生其实只是毛坯”的说法来糊弄搪塞。其实,人们为“人才召回制”的诞生欢欣鼓舞,并不是说“人才召回”已经到了像汽车那样必须马上实施的地步。更现实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不能只在固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圈子里打转转,必须与市场接轨。而要实现这种接轨,就必然意味着,学校要与毕业生可能就业的区域和单位建立密切沟通渠道,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技能训练要迎合市场需要,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树立为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服务到底的意识,从而完成从“象牙塔”到“人才生产者”的历史性转变。
订新闻冲浪 互动点播 赢彩屏手机MP3播放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