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出国 > 独家连载:《北大第四年--六个女生这样走过》 > 正文

申请出国之前 给自己一个理由先

http://www.sina.com.cn 2003/03/31 20:55  新浪教育

  不知道有多少莘莘学子和我们一样,或意气奋发,或踌躇满志,带着一个朦胧而坚定的梦想走进象牙塔的大门。又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们一样,或犹豫不决,或矢志不渝,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浮沉求索。为了在收获的季节里多几分胜算,为了在曲曲折折中多几分坦然,我们想说--

申请出国之前 给自己一个理由先

  作者:七十二小时

  一、叶公好龙

  当我迈进重点大学的门槛,我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大步。欣喜之余我突然有点慌张……

  每一个渴望飞越重洋的人都应该无数次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吧?!然而,就在大学以前,我给自已的回答还真有点荒唐。

  在我心中,出国深造的念头决不是突发奇想的结果,而是和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经济的空前开放为所有的中国人擦亮了眼睛。我们一下从"赶英超美"的噩梦中醒来,惊悉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国"逐渐变成了一个最抢眼的名词,让无数中国人由衷地羡慕乃至盲目地追求。

  "这孩子有出息,将来一定能出国……"类似的褒奖似乎成了对一个好孩子、好学生最大的肯定。就这样,盲目、客套的夸赞成就了小孩子心中一个朦胧而坚定的梦想。

  记得小学的时候,去邻居家串门。他们家比我高几年级的姐姐正在做功课,看见我便放下手中的笔,骄傲地指着墙上的一幅地图说:"我们班有个同学跟爸爸妈妈出国了,就是这儿,玻利维亚……"尽管当时不知道这个小国是在美洲还是非洲,但我可以断定这个小女孩肯定是去了天堂,也是每一个好小孩要争取到达的地方。

  然而,"真龙"将至之时,"叶公"却变得惶惶不安起来。当我迈进重点大学的门槛,我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大步。欣喜之余我突然有点慌张,因为我知道在把梦想付诸实践之前,必须给自己一段深思熟虑的时间,找一个足以说服自己的理由。因为,面对排山倒海般的资格考试和琐碎繁复的申请过程,只有一个这样的理由才能让我坦然面对。三年间的点滴感受和反复权衡使我最终说服了自己,大四伊始,我踏上了漫漫飞跃之路。

  二、学业考虑

  在决策是否申请出国之时,您应该把专业问题纳入考虑范畴。

  我首先从客观上考虑了我的专业问题。本科阶段我学的是经济。虽然,大学中的经济学科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在很长的时期内经济学中夹杂了不少意识形态的成分,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成了研究的重点。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内经济学界与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而以前的研究重点逐渐退居次要位置。我的老师中既有学贯中西的老学者,也有改革开放后"西天取经"归来的新生代。从他们那里,我接受到了系统而出色的本科教育。这些专业知识在国内高校中位居前列,并且与国际主流理论也颇有渊源。

  然而,任何转换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中国的经济理论要想与世界完全接轨并做出有创见的成果还需要长期的积蓄。每当我看着西方学者一次次出现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领奖台上,每当我吃力地啃着一本本像大砖头一样的外国经典教材,每当我在数据库里搜索着一串串的英文文章,我便更加渴求有朝一日能够身临其境去感受现代经济理论的活力。

  所以,在决策是否申请出国之时,您应该把专业问题纳入考虑范畴。据我所知,大多数理科背景的学生想要出国的一个很大原因是硬件设施的问题。国内的一些大学,由于资金有限,尚难以支付高额的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费用;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条件要好得多,这样一来,同一个人就有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做出截然不同的成绩。并且,科学试验常常需要大量的人手合作完成繁复的工作,这也为申请者提供了相当多的机会。相比之下,文科背景的学生出国的动机要弱一些,申请的成功率也比较低。在专业方面多集中在经济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以及其他基础研究领域。

  三、个性因素

  尽管回避风险的我最终让步于对新生活的憧憬,我也时时不忘告诫自己前面的一切并非一帆风顺。

  其次还应该着重考虑一下自己的主观情况。就个人而言,我的性格中有着矛盾的两面。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对不同环境、不同人群的适应能力也很强,这一点似乎很适合飞越重洋。然而,我并不是个热衷于冒险的人,而是喜欢稳定、可预期的生活,这一点无疑和飞越重洋的前景相悖。

  尽管回避风险的我最终让步于对新生活的憧憬,我也时时不忘告诫自己前面的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十四个小时的火车旅程可以把一个人从北京送到上海,北方人初到南方,可能会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南方的饮食、南方的语言乃至南方的文化;同样的十四个小时也可以让一个人从北京飞到洛杉矶,在感受完一切的新鲜后他必将面对更多的不适应。

  大二的时候选过一位外教的课,第一天上课时我还以为走错了教室,因为教室里坐着的更像是位中国老师。一番介绍后,方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是中国人,早年去了美国,她在美国出生长大。道地的美音、美式的身体语言甚至有点西化的长相让我再不怀疑她的外教身份。开始他常常给我们讲一些异国风情、新鲜掌故,短短几周的新鲜体验后接踵而来的则是小小的摩擦。一次,我写了一篇英文小论文,文中提及到非洲曾经在上世纪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云云,外教看后批复,认为我应该在此处注明出处,否则如何知道这一史实。对此我觉得非常纳闷,在我看来常识性的东西居然要写出处,难不成要写"出自高中历史书"?!比我更郁闷的还有我的同桌,他的文章中由于有大量的经济知识而被怀疑是"plagiarize (剽窃)",这在老美口中可是非常严重的词儿。后来,这位老师也由于不太适应新的环境,半年后就又飞回美国了。她曾经跟我们说有"周游列国"的想法,我想经过了这次,她肯定也知道了什么叫"适应成本",必然会三思而后行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过《刮痧》这部电影,暂且不谈他在电影方面的成就,这样一部电影至少提醒着我们文化差异、适应成本真的不可小视。

  四、孔方兄

  我们常常把美元戏称为美刀,取dollar的谐音,其实我觉得一张张美钞真像一把把刀子,宰割着父母多年的积蓄。

  最后,说到出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有人戏说:申请的过程就是烧钱的过程。这个比喻听起来有点恐怖,又很形象。正式的申请开始之前,为了准备各种考试就要破费不少银两,而这与日后的申请比起来只算个小热身。之后的申请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申请15-20个学校,大部分申请者往往要备下1000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常常把美元戏称为美刀,取dollar的谐音,其实我觉得一张张美钞真像一把把刀子,宰割着父母多年的积蓄。再想想飞越重洋后的日子,经济方面的花费更是达到空前的高度,高昂的学费加生活费凸显出许多富家子弟的申请优势,申请英国、加拿大成了他们的首选;同时,许多工薪阶层的家庭走出的申请者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外国大学提供的奖学金成了唯一的希望,无疑,这也使得申请变得难上加难。遗憾的是,对于"钱景"的担忧让一些人最终打消了申请的念头;而更多的人则像我一样,怀揣着来之不易的"盘缠",怀揣着一点希望、一点忧虑甚或是一点内疚,踏上了"西游之路"。

  正是由于这一点点忧虑,我对申请的方向和流程作了更细致、谨慎的考虑。在选择学校时,我尽量选择那些奖学金较多的学校,与英国和加拿大的学校相比,美国的很多大学在这一点上很有吸引力;再比如香港的几个主要大学,他们每年总是会为大量研究性学位的学生提供丰厚的经济资助。说到申请费,"逃费"常常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我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所以,在缴纳申请费时总是选择那些"性价比"较高、录取概率较大的学校。关于"如何理财"的内容,在以后的文章中还会有更加详细地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新浪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 【出国通途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