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正文

历史复习指南:以主干内容为中心构建知识网络

http://www.sina.com.cn 2003/04/22 11:49  中国青年报

  2003年春季高考和2003年《考试说明》所传达的信息对于备战六月高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结合2003年春季高考的特点和《考试说明》中的信息谈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历史科目的复习,仅供广大高三师生参考。

  一、春季高考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

  1.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

  选择题共三组12小题,分成三个专题系列:科举制度的影响、官僚资本的产生覆灭、改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第Ⅱ卷历史综合题结合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的各种观念和主张,分析这些观念和主张产生的主要背景和影响;第40题第(6)小题从材料分析的角度考查特定历史条件下,统治者所作的决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些试题选取了重要的历史知识为命题素材,既充分考查了考生的认知水平,又突出了中学历史的主体内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教育内涵。

  2.突出专题性,加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专题形式出现,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和理解,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思维、判断、概括、说明、论证、简述等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试题注意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科举制联系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

都江堰、郑国渠联系西部开发、
南水北调
和重大工程决策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4.题目开放灵活,体现情感关怀

  试题内容的设计开放灵活,切入容易,答案设计有较高的指向性和开放性。如八股取士的主要后果、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林肯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结果、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立足点、都江堰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等等,都可以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较强的情感关怀。

  二、《考试说明》传达的主要信息

  1.“综合能力立意”的目标指向

  “综合能力立意”是综合科目考试的核心和目标,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的考查上,强调知识的脉络、体系以及内在联系。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人文精神与价值评价,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考试内容的基本要素和能力要素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涉及社会现象的地缘、事实和意识三个基本要素。地缘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空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文化种类等,属于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时间范畴,它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根源、表现形式、发展过程等,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意识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范畴,包括人类活动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信仰选择等,是政治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三者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规定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展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如西部开发,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实施西部开发是为了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之所以要大力实施西部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实施西部开发战略,首先要找出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原因:从地缘角度看,主要是西部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基础差等等;从事实角度看,历史上西部近代商品经济起步晚,底子薄等等;从意识角度看,国家为了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改革开放首先是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开始的,国家对东部地区实施了更多的扶持政策等等。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能力要素包括了综合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熟练运用图表的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等。

  3.关于大纲、考纲和题型示例的信息

  《考试说明》规定“高考的内容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由于2003年高考提前,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不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有30多个条目;在此前提下,《考试说明》对上述相应内容也作了删减、合并、调整。《考试说明》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进行了整合。高考是“远离教师考学生,远离教材考教材”,反映到命题范围的控制上就是,凡涉及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相关内容的测试,一定要遵循教学大纲;就能力要求而言则是“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层次和题型示例所包容的信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不拘泥于教材的字面表述;(2)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的排列体系;(3)不拘泥于教材已经表达出来的知识;(4)不拘泥于大纲所规定的学科能力要求。从近两年高考命题的实践看,知识载体往往都是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而材料的背景新、现实感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做到“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这就是既遵遁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表现。

  三、对高三备考复习的启示和建议

  针对春季高考反映的特点和2003年《考试说明》提供的信息,以及高考改革“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的原则,我们复习工作的基本思路应当是“稳中跟进,稳中应变”。具体采取的态度是:

  第一,认真领会高考意图,努力转变教育观念

  教材要改,高考要稳,高中教学要以高考为导向,双向互进,良性循环,达到高考与高中教学“双赢”的目标。高中教学要根据改革的要求,把教学的着力点从知识点的落实,转移到在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要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领悟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抓好知识网络的建构

  每一学科的知识都自成体系,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复习工作是教师指导学生自我构建学科知识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接,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可以产生出生长点。这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学生考试答题时,就好像上网一样,顺着知识网络寻找问题的答案。儒学思想、农业科技、城市变迁、对外开放、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改革探索、民主革命、党的建设、国共关系、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国际格局,等等,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生发能力,建构网络的良好素材。结合学科主干内容,联系社会理论和现实,对学生进行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方法训练,是历史教学要认真研究和落实的。

  第三,强化学科综合,优化学生素质

  综合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联系和迁移的能力,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专题、热点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学科知识。文科综合中历史题不一定考得多深,但考查学生的思维面很宽,往往是在每个专题内容上集中考查。因此,平时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记住最基本的信息,理解最有意义的问题,而不必死记硬背过多的条条;引导学生主动去索取知识,而不必在题海中沉浮;切实使学生在获得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科学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把精力集中到“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能探索”上去,从而优化学生的素质。

  第四,适度进行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但是,训练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要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是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而不是用10道题押高考一道题。训练的目的一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三要注意积累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四要纠错防偏,提升理性认识;五要以一带十,讲求科学和效率。(曲阜市教育局教研室 宋景田)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