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心理战--高考过来人谈考前一个月心理调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5/13 14:51 新浪教育 | |||||||||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系 郑俊彦(新浪网友) 欢迎网友投稿 感谢所有的一切,当我获知我的高考分数时,不禁回想起高三一年的奋斗,特别是高考前最后一月的点点滴滴,正是这所有的一切努力,轻轻的把我推向了人生的又一个彼岸。我想把自己的一点点心得写下来,与所有高三的学子共享。
大约在五月初的时候,我看教育台的《中国考生》,王极盛教授说了一句话:“高考。四分考实力,六分考心理。”一个人心理调节成功与否,将会极大的影响到你的高考。我没有选择,离高考只有四个星期了,我只能和自己开展了一场心理战役。 第1--2周 这时候,也许刚报完志愿,心理的波动会比较大。其实,志愿报完以后,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向自己的目标冲刺!这时候,很多知识的积累都已经定型,但心理的波动往往会影响你下一阶段的复习。所以首先要学会放松,放松的目的就是能够有一种平常心去面对一切,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想“我报的专业合不合适阿,会不会分数太高了阿?”之类的问题。 放松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让相信自己,不止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更要相信自己的运气。拼搏了一年之后,肯定付出了许多。高考并不可怕,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己定下的计划,我也去认真完成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去计较高考的残酷了。每天都理直气壮的对自己说一句:“我高考一定行!”那就成了。 如果前一个阶段复习效果不大理想,更别慌。成绩不好,不外乎状态不好,哪个基础点不扎实,哪里没复习够这几个原因。给自己定个计划,定下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计划。这样做,好处在于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通览全局,使一切尽在把握。而不会被动的学习接收。这样一来,心态也得到了很好的调节。 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这一段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而是一次次的叮咛我要放松,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正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我能够很以一种很坦然的心态去面对高考,面对人生。 第3--4周 现在,高考已经一天天的逼近了。我所要做的就是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不单要保持充足的休息,特别是现在每科考试安排的科目都不同,这样一来,如何能够保证你在考试的时候有最佳的状态?就靠这几天慢慢养成了。一种很常用的方法是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做相应科目的试卷,考试前的十天里,我通常每隔一天就在早上9:00-11:30完成一套语文试卷,完全把他当成一套真正的高考卷来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考试时迅速进入状态,而且做题的兴奋感也上来了。此外,有些科目的考试会定在中午进行,如果你有午睡的习惯,也要好好乘这段日子好好调节过来。 当考试即将来临时,保持一个好心情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整天视高考为洪水猛兽,那你即使有再好的实力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经过数次模拟考试,我的心已经很平静了。空下来的时候我会和我的几个好朋友谈谈开心的事情,将来的梦想和打算等等,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能够在坦然与自信中,走过高考的风风雨雨。 饮食也是这个阶段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期间,千万不要盲目吃大量的补品或者吃以前不习惯的东西,还是吃以前一些清淡且熟悉的食品为佳,只要注意保持每日所需的营养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考试期间 经过了那么久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决定命运的日子,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适度的紧张能够更好保持考试的状态,也能够是自己在考试时间稍微兴奋醒来。有的同学可能会特别紧张,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较僻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深呼吸几分钟之后,心情就好的多了。 在进考场校门到开考前,往往有一段时间。有时候在这段时间就特别紧张。其实,利用这段时间紧张背诵课文阿什么的完全没有必要,这时候,适当的与同学聊聊天,看看风景,保持一种坦然而又有点兴奋的心情是十分必要的。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再检查自己的准考证什么的,确保有备无患. 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不管发生了什么挫折,都要坚持下去。我在考物理的时候,由于一时计算错误,解答题的第一道就算不出答案。反复验算都不行。这一下子顿时心慌意乱,连忙去做第二道题,却也一下子没有了思路。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试卷上一片空白。在脑袋短路了差不多五分钟之后,我果断的放弃了前边的两道题目,一边不断提醒自己:挺住!沉着!一边完成后面的题目,随着心情的逐渐平静,思路也慢慢打开,基本发挥了原来的水平。在考完物理以后,我就完全把它弃置一旁,不去考虑它的成绩,专心去准备下一科的英语复试,也正因为我的镇定,才使我其他科目能够不受影响,最终顺利的考上了心中的目标。 每一个人都希望在高考中发挥出良好的水平,这不仅取决于考生的知识,更取决于考生考前的调节与发挥。良好的心态定能祝你更上一层搂!愿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章版权归新浪网与文章作者共同拥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特别推荐:新浪2003高考专栏--最全面的高考资讯 最贴心的备考辅导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