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印尼华裔走出5月排华暴动事件阴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5/13 15:17 华声报 | ||
华声报讯:对于5月份,印尼华裔有着特殊情怀。这是既悲哀又兴奋的时刻,也是化悲愤为力量的时候。5年前1998年5月13至16日,首都雅加达和多个城市发生轰动世界的排华暴动事件,令人悲恸不已。庆幸的是,这场灾难激发了印尼的改革开放,而印尼华人社会在痛定思痛后也已重新出发,以新的精神面貌展示在印尼民众面前。 大学刷新排华形象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绿野葱葱的迪波校园,印尼学术地位最高的大学——印尼大学在5月初举办“唐人街节日”。这是印大汉语系学会举办的年度活动,得到印尼华裔总大力支持。一连三天,中华文化讲座、汉字书法、中华歌舞、舞狮武术、中菜烹饪等多姿多彩的中华文艺节目统统闯进这个学术象牙塔,一改过去这所高等学府实行歧视华裔学生政策带来的不良形象。 印尼大学是前总统苏哈多在60年代掌政后最早开办中文教育的两所高等学府之一,另一所也是同在首都雅加达的达玛伯沙达大学。 知情者说,当年开办中文教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主要是培训一些印尼原住民通晓中文,以便从事谍报工作,为压制华人的独裁政府密切监视印尼华裔的种种活动。 执政32年期间,苏哈多政府强制推行同化政策,1967年起封闭千岛之国的所有华文学校和华文报章,迫使无数热爱民族文化的华裔子弟躲在暗无天日的恶劣环境中忍辱求存。1998年5月暴动促使苏哈多仓促间下台,印尼社会随即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政府上台后,瓦希德总统以高姿态标榜他有华裔血统的历史渊源,接着是美加华蒂总统取而代之。在这两位比较开明的国家领袖领导下,印尼华人社会顺势调整步伐,组织社团、兴办报章、开办学校……。最具民族特色的中文教育终于在印尼断层了30多年后,几年内便在印尼各地掀开惊天动地的学习热潮,展现出一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奇特景象。 政府要推动中文为主要外语 中港台经济近来蓬勃发展,印尼政府正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千岛之国再次振兴的中文教育。教育部长法贾多次表示,政府要把中文推动为印尼的主要外语,使它与英文和日文具有同等地位。他不久前说:“在改革开放时代,印尼政府不再限制中文教学。现在一些学校已有中文教学,中文补习班可以自由开办,大学里也可以设中文系。” 如今,印尼至少有8所大学开办中文系或中文专科班,大部分是近两年内兴办,包括雅加达的阿玛再也大学、雅加达比努斯大学、日惹的默罕穆迪亚大学、日惹卡渣玛达大学、万隆的玛拉纳达大学、泗水的帕特拉大学和北苏门答腊大学。大学招生对象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中文程度参差不齐,混和着华裔和印尼原住民学生,多数人要从零学起。 面对各大学招揽中文系学生的竞争,印尼大学这次主办题为《古代、现代和将来的印尼华人文化》节庆分外引人注目。副校长阿里主持开幕礼说:“我们希望印大汉语系能在印尼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发展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印大教育与文化学院院长达哈纳也指出,这次庆会特别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是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去推广和协助印尼汉语教学与研究。 中文补习班大量涌现 然而,印大的“唐人街节日”毕竟是校园活动,那里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情结所能感召的可能限于顶尖学殿里上万名各族学员。在大学的象牙塔外,印尼各地城镇已有许多中小学校开办中文课,中文补习班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现。如何为学习中文的莘莘学子创造一个富有中华文化气息的大环境,是目前印尼华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大挑战。 5月初,距离首都雅加达千里之外的泗水举办另一场备受瞩目的研讨会。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小组破天荒的主办题为《面向未来、团结奋进》的“印尼全国华文教育研讨会”。与会者超过200人,绝大部分是华文教师,分别来自印尼45个大小城镇。 一连三天,他们聚首一起探索如何善用当下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以便能够更好的在印尼推动中文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筹委会主席、统筹小组主任符福金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华文教育研讨会,能够达成共识,作出决定,拟出确实可行的方案,贯彻落实,把华文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里程碑。” 实际上,经过32年的禁锢与摧残,印尼华文教育最大的困难是师资问题。不管是高等学府还是各地华人社团所统筹的补习中心或正规学校的中文课,最近两三年都纷纷的向中国寻求援助。在这方面,中国教育部就推动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做了不少工作。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先后三次派出数十名汉语学家到印尼各地培训华文教师,估计有超过2000人接受师资培训,并获得印尼政府承认的培训证书。 目前,南京晓庄学院派出邹文曦在泗水协助当地师资培训工作。此外,中国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也委托在广州、北京、厦门等地大学定期举办印尼华文教师培训班。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等学府也在印尼开办学历函授教育,专门针对华文教师开设师范性学历课程。在印尼积极推动汉语水平考试和师资培训的徐敬能表示,过去他代表雅加达参加东南亚华文教学会议时往往“抬不起头”,但过去两年在印尼都有近千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成为东南亚之冠。 希望在青年身上 尽管如此,印尼华文教育工作者一般认为,华文师资培训是从长计议的根本性工作,最终必须自力更生地把师资专业化。徐敬能说:“今天的情况有点像1945年日本战争结束后出现的混乱状况,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积极培训更多适合本地教学情况的年轻华文教师。”由于目前的师资年龄偏高,平均介于60岁左右,他希望日后能够培训更多20、30岁的年轻华文教师。他说:“最近几年有不少印尼学生在中国学习,这些年青一代是我们最好的接班人。” 印尼华文教育面对的另个问题是如何编定适合当地环境的华文教材。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目前在印尼的华文教材可说琳琅满目,有来自新加坡、中国大陆或台湾的教材,也有的人自编自写,甚至有人鼓励学习繁体字,不一而足。上周在泗水的会议没有就此达成共识,初步总结华文教材问题维持现况,“在目前的过度时期里,我们可先采用现有的华文教材”。 报道指出,这个会议确定了今后推动开展印尼华文教育的大方向,并把华文教学定位在印尼的第二语言教学。正当各地华社紧紧抓住印尼全面恢复及普及华文教育的良好机遇时刻,大会也呼吁大家在保持目前的家教补习班和正规学校的华文教育,也应该在能力所及的时候创办新型的三语学校,以现代教育的管理方法培育更多精通印尼文、英文和中文的人才。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