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复习的几个问题解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5/19 12:47 内蒙古晨报 | |
本栏目由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内蒙古晨报联合主办、新浪教育独家连载,更多内容,请访问内蒙古晨报“纸上课堂”栏目。 主讲:赤峰市松山区教研室 郝振君 随着高考的临近,备考复习也到了关键时期。师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熟悉一些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谈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正确认识文综考试的性质,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今年高考的形势是决胜考试的第一关。 综合科目(文理小综合)的考试从2000年开始已进行了三年。已经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比较完善的体系。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全面考核考生的人文知识及其基本素养。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启发和展现辨证、鉴赏、逻辑、推断、论证等研究性思维的过程(考试中心,200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析评价报告)。 不论试题怎样变化,考试内容的改革始终以探索能力考查为基本线索。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学科教育的削弱或变形。相反,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因此,综合科目考试只能是对学科能力提出更高、更精确的要求,而不是降低学科能力要求,因此注重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科的能力水平,永远都是适应综合考试的核心。 其二、怎样看待《考试说明》的变化,如何理解《考试说明》与大纲、教材的关系。 《考试说明》是考试的指导性文件,是对高考的权威解释和说明,《考试说明》内容方面的变化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的理解是:(1)通过《说明》和试题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今年仍会坚持2001年、2002年成功的文综命题思路,试题仍以学科内容综合为主,同学科试题相对独立,不会有大的改变。《说明》删去的知识点后期复习可以不去关注。需要关注的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而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有用的内容即使不列入,包括教材的小字内容,也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这些内容在试题中常以大量的背景材料出现。高考依据大纲,不拘泥教材的格局早已形成。(2)要注意新大纲的一些变化,体会新大纲的理念,跟上历史教学的形势。按大纲的新观点去阐释历史,不要在发展的史学观点面前落伍。比如对世界现代史的定义与性质增加了“世界现代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历史”,以及对此时的两种社会制度相处的状态增加了“相互影响”的实事求是的提法。这是我们教学必需注意的地方。(3)教材改革和教材的多样化,使得教材变得不是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材料,它只是提供了我们许多基础性的知识脉络和基本框架,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按新的观点进行梳理、整合,补充材料,合理延伸,形成许多历史结论和历史认识。 其三,文综考试中历史科的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基础知识。 这些基本的史实,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也是形成历史思维、提高学科能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对史实的准确掌握,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历史,形不成历史意识。所以,在考试中对史实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当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绝不是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历史事件、过程。那种认为课本就是基础,能背下来就算打好基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我们所说的基础知识,应该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包括历史概念、历史基本线索,阶段历史的基本特征,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等。事实上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历史知识,我们只能通过对历史主干知识和典型事件的分析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在一个全新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历史知识还具有宽泛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文综考试中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地位。2002年综合性考试都是从历史知识切入的,也说明了这一点。因而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能为政治和地理两科提供更好的思维基础,有利于其它两科思维的展开。正所谓的“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大文科的格局出此形成。 历史学科的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史论结合的能力。史论结合既是学科能力,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史实的积累再多再丰富,如果达不到史论的能力,那史实就没了意义;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历史论断,如果不是从真实的历史中来,不是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那只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这一特点在文综考试中最突出的是政治、历史的综合。历史是基础,而政治学科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恰恰是生成历史结论的理论指导。综合考试加大了对此种能力的考核空间,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注意对此种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其四、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应对高考试题也不再是单纯的难题较量,而主要是考生学习素质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是整合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 综合考试更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查学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命题立意已经从知识立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能力立意,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面对新的情景,考生要能提取有效信息,迁移、重组、整合,知识要扎实、灵活、知识要会应用。 因此,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应进入考前的调理、整合和适应阶段。教师不应再以大量习题训练的方式来应对考试,也不应在难题、偏题、怪题上下功夫。从教师方面应该做的是:(1)选择近两年的高考题典型试题进行训练,从分析题目入手,讲清题目考查的内涵,如何对题目进行分析,理解高考的考查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品味解题的思维过程。(2)仿照高考试题的形式,结合今年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归纳整理小专题。专题由教师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要小而精,有一个核心,不能太笼统。要善于归纳专题内容的特点,不搞那种没思维联系的大专题。(3)结合考试说明,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加强记忆。这几年的考试证明,考试考查的大多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但因为综合性考试的关系,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在不高,对具体知识点考试的偶然性增加,因此全面的复习对高考是最有效的。(4)教会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通过典型试题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解题思维方式。学会从题中找出解题的条件,分析命题人的思维走向,分析题目的要求,理解题目的内涵,然后做答。事实上,解题的过程也是应试者与命题者对话的过程。解答试题的答案和结论一定会高于教材,或者有所创新,绝不会是教材概念的简单重复。文综考试的作答,题目背景很广,乍一看题目也很深。但是,考试的要求决定试题的能力只能是学生所具备的水平。因此,答案的要求主要是切点、立意、文字简洁,层次清楚。一定要学会审题,审好题,围绕问题中心,问什么答什么。对综合性试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从地理的角度,综合回答,不要过分考虑学科的界限,而要本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解答即可。(5)对热点问题的处理,要学会理解,从显性和隐形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简单的追风。这几年考试题目对我们应有所启发,文综试题一直是坚持按照联系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问题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从“大学科”的角度讲,要鼓励学生看《半月谈》、《读者》、《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杂志,收听收看电视、广播的新闻节目。要学会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如扩大内需,三个代表,三农问题、增加居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等。从时事的角度形成对此问题的较完整的认识,并能在解答具体问题时恰当地应用,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考试的得失,总结经验,提高成绩。 考生方面要做到:(1)树立自信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高原现象,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和水平,做到不懈、不慌,有计划地搞好复习,做到考前竭尽全力,考中顺其自然,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考场的发挥。(2)认真与老师配合,准确把握考试的信息。安排一些时间读些课外书,扩大知识面。(3)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保证最佳体力。(4)培养思维品质,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考生要积极训练和培养多种思维品质,提高对知识的应变和迁移能力,敢于创新,敢于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也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方面。 (内蒙古晨报特供新浪独家网站,版权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