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点关注:高考为何“冷”不下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07 09:54 北京青年报 | |||
今天是今年全国高考的第一天。与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了一段时间里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一个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一定有其内在而深刻的成因。为了学习更广博、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给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毕业生都希望能够进入理想的高等院校继续深造,高考竞争对他们而言,当然就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道门槛,考生、考生家长、中学、大学以及全社会,都不可能不对此高度重视。 就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是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212万人,比去年增长46%。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指出,“由于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再加上受到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果联系到各地高考的火热情形,就形成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一边是考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边却是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天南海北自我推销”。 从逻辑上讲,大学毕业生头上“天之骄子”的桂冠不再像以前那样耀眼夺目,以及他们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压力,应该对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承认,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积极性并无盲目的成分,那么我们也就应该承认,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不小的压力,并不能说明我们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已经饱和甚至过剩。正如广东省教育部门一名官员所言:“高中毕业生不读大学也要就业,而且会更提前进入社会。让他上了大学,晚了四年进入就业市场,多学四年文化知识,有什么不好?”一个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容易,那么他如果不上大学,找工作恐怕只会更不容易(当然他如果不上大学,找工作时期望值会低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一再证明,让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到多层次的、多渠道的、培养目标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加大大学生在就业人群中的比例,将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所以,不能因为看到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就认为是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出了问题。事实上,高等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有限,近一两年来扩招增幅已经有所下降,这表明高校提供教育机会的能力,与青年学生对求学机会的渴望之间的矛盾,仍然未能得到根本缓解。在国家财力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国家财力需要更多地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市场,通过规范办学和鼓励竞争,特别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大力推进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办学主体多样化,使高等教育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优化组合,就成了高校继续扩招的必然选择。 只有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才能从总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只有各种类型的大学越办越多,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机会和选择越来越多,高考的话题才能真正“冷”下来。(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