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开放精神和素质教育--评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08 13:27 中国青年报 | ||
2003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一道体现开放精神和素质教育的作文题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黄玉峰 这几年,高考作文题虽然有了很大的开放度,题目越来越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但总体上说,还受着较大的限制。比如2002年《面向大海》《心灵的选择》或局限于一种心态,或涉及道德范畴,指向性较强。而“杂”这个话题,比过去更开放,更少约束,更重思辨,更重文化底蕴,更能拉开差距,体现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从内容上讲,“杂”可以反映人的素质,它体现了学问的广博。古人云:“博观而约取”,这个“博”也就是杂。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强调专。强调深,而忽视了“博”,忽视了“杂”,忽视了“多元”。其实,即使是科学研究,如今也讲究“边缘化”,也讲一点杂。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杂”和“窄”的关系,对教育进行反思。 文章还可以写“杂”和“专”的关系,“博”和“精”的关系。在两者关系中,体现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从形式上讲,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某件事,某个经历,写出“杂之美”;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杂”的理解,阐述“杂之理”;更可以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写出“杂之趣”。 我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还在于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题目并不大,却可以小见大。使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比起2000年上海卷“世博会”,2001年上海卷关于文化传统的话题,都更能自由发挥。但发挥得如何,要看考生的学问根底,看他们的知识面、阅读面,看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和理解的程度。 “变”是作文题的生命线,近几年来,上海的作文题不断变化,使考生难以猜题押题,从而促使其在读书、写作、做人这些根本问题上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就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