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镇公务员招考中的曲线返城倾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09 10:19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苏北人 去年12月底国家和省、市招考的公务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几个过程,目前正陆续到报考单位报到上班。心遂愿偿,是很多人百求不得的喜事,照理说他们应该精神抖擞地上班才是,可我遇到的一类人并非如此。 “早就听说乡镇穷,到了乡镇才知道真穷……算啦,捱吧,捱过一年试用期再说吧。”这是一人所说,却是三位从城里来到本镇工作的新公务员共同心声:长吁短叹,怨天尤人,垂头丧气……偏偏又赶上“三夏”大忙和农业税开征,分派他们去村组宣传、协助收税。自行车骑不惯要叫摩托,自己不备草帽嚷着要单位发,讲出住在城里的客观要迟下去早上来……我很看不惯他们进门就泄气、干活不上劲的孬样儿,忍不住说上一句:乡镇的情况你们多少应该知道一些,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你们当初就不该报考乡镇公务员。他们中的一位倒也直爽:城里的公务员报考条件那么高,不报考乡镇公务员,能进“门”吗?我们也只是想先进“门”,然后再往城里调,谁知竟是这般工作环境…… 我明白了,他们是公务员招考中的“移民”,跟高考中往老少边穷地区迁户口的“移民”一样,压根儿就没有扎根乡镇的意识,只是拿乡镇做跳板,混个公务员身份找关系走人。粗略调查今年本地新录乡镇公务员的来源,城里考生占了80%以上,他们的心态也差不离,绝大部分是人到乡镇,心却与户籍、住所、家庭一起留在城里,当起了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走读公务员”。面对这个现实,我感到揪心和不安,为这些公务员今后的人生道路担忧,更为乡镇(农村)的发展前景担心。 城里考生报考乡镇公务员是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条例赋予所有考生的权利,无可非议。但是,选择了乡镇,却不愿驻足乡镇服务农村,这绝对不行。从思想意识上看,这是拈轻怕重,投机主义,与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和“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求严重悖离,他们首先在思想上不合格。从事业发展的要求看,乡镇公务员必须长期工作在农村。农村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领导和技术力量的薄弱直接引发“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当前进行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熟悉当地的土壤、气候、民情是调整不出好产业的,即使有好产业也调整不到位。从当前农村现状来看,培养一支强有力、稳定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做“领头羊”,通过他们进农家、知农事、懂民情、说农话、解农难,才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而人来心不来,进门就想走,这与广招乡镇公务员的初衷不符,这样的“移民”心态和行为很不应该。 从江苏省去年招考乡镇公务员的条件来看,已经把《公务员录用暂行条例》中规定的条件放到了下限,学历起点为中专,村支部书记高中学历即可;专业不限;年龄放宽到40周岁。政府降低门槛让你进门,你却拍拍屁股就打算走人,良心和道德搁在哪了?也许正是门槛太低的缘故,使思想境界不高的人有了投机的想法,产生了公务员中的“移民”倾向。 来了又走,走不了的也不安心,“移民”式的乡镇公务员让农村工作一直在“摸生”和出工不出力的怪圈里徘徊,乡镇组织领导也因此软弱无力。本镇近几年人事调整较为频繁,栽下的胡桑刚能大力发展养蚕,后人来了拔掉改种银杏,银杏还未挂果,又要种“白荔枝”萝卜,后来又强行推广什么薄荷、慈菇……不懂,瞎指挥,这是广大农民给他们的评价。一边农民意见大如天,一边有志服务农村的考生因城里考生挤占名额而考不上乡镇公务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必须采取措施杜绝公务员报考中的“移民”现象,稳定乡镇公务员队伍。待遇留人和制度卡人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措施,但在现行公务员制度中没有现成的条文可以援引,我们需要国家人事部门的支持,把提高乡镇公务员的待遇和确定乡镇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写进制度,用制度稳定乡镇公务员队伍。在待遇方面,可以由县级统筹发放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增设乡镇工作津贴,提升乡镇公务员工资档次等;在服务年限方面,不妨用刚性合同堵住可能的人事调动。惟有双管齐下,乡镇公务员队伍才能稳定,农村才有希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